老师专要拆迁的消息,前段时间已陆续听到,但也只是听到而已,觉得事情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很快就扔到脑勺子后边了。
最近又听说已下达了最后知照,所有的办公单位必须在5月15号前全部搬离,15日起,拆旧工作正式启动。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使得在这里办公的我一邻居忙乱得不知所措,以至蒙圈,只好请我和先生帮忙照看搬家事宜。
亲临现场,我的记忆才有所打开。突然忆起,老师专与自己也并非一点关系都没有。34年前,济宁电视台公开招考编辑记者的初试复试,正是在这里举行的。而自己,恰恰是当时的亲历者之一,更是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的胜出者之一。一场考试,令我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如此说来,老师专竟是我人生的福地了。
大学校园一般都是环境优美,同时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的所在,老师专自然也不例外。这令我辈无缘进大学深造者,艳羡之至,向往之至。这样的环境和气息不是金钱能够打造出来的,那是岁月的积累,文明的浸润,还有许多属于本土、本校个性文化的滋养,是人文力量与魅力的体现。
而随着房地产业的兴盛,和一轮又一轮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开发建设,承载着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越发得少了。据我所知,像老师专这样的地方,全市区还有一处,即市博物馆后院的僧格林沁行宫。所不同的是规模,后者充其量只是院落,与一处大学校园还是相去甚远的。
今天,承载着几代人美好回忆的老师专,终将在新时代的大开发中毁灭了,连同它内在的诗书气质,和外在的优美环境,幸或不幸,只有留与历史去评说吧。
只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容易怀旧的人来说,仍不免有些痛惜。这倒真不是为了那点记忆,单单从过日子的角度来说,“破家值万贯,搬家三年穷”的古训还是有其道理的,更别说重新规划建设,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句话,浪费太大。都是过惯穷日子的人,真有点心疼那不菲的财政库银。
当然更心疼那一去不复的文化与文明。
时下的这种开发建设理念,产生的城市特点往往是,不再有历史的元素,也感受不到岁月的累积,没有温度,没有记忆,没有特点,千城一面。
这心操的貌似有点多,有木有?
老师专,让我再看你一眼,看到你流满泪水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