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最可怕的东西已经催生了出来,就是自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但自媒体要做好,那么他必须要克制情绪,独立思考。必须上升至道德境界,最次也必须是社会境界,不能在自然境界。而现在完全不是,太可怕了。
----引自椰子旅行ceo日常朋友圈,有修改。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很多行业的新人和我刚当初一样,非常茫然。在迷茫之余,千方百计的搜罗各种前辈经验。
- 有向同事请教的
- 有浏览专业网站寻找技巧心得的
- 有几个人一起讨论的。
获取经验有时确有其效,因为有些经验能不假思索地马上应用到工作场景中去,从而获得认同。再通过将“经验”传递到身边,进而再获得认同、升职加薪。
但就和抽大麻一样,一旦获取不到经验就浑身不舒服,然后沦陷于寻找经验和传递“二手经验”带来的虚无感。对于经验的获取无可厚非,但如果能更进一步的对经验进行正确的消化吸收,你会发现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都能自发性的给出解决方案,而不用去麻烦别人。
所以我准备聊一下我现在对事物的认知方式。
1. 没有最优解,更不要直接拿别人的建议当最优解,还自我优越
很多新人入门时,因为缺乏相关知识的沉淀,所以免不了去向他人寻求帮助。不过很多时候作为新人,落实了别人给你的建议并解决了问题后,会主观的认为是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心态上发生变化,自我优越感开始作祟。长此以往会因为自我优越感的原因,在一些问题上缺乏自己客观的判断。
如何从自我优越中走出来,首先是得承认,我们和前辈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
价值观和格局
比较宏观,可以通过长期的独立思考或者短暂的外部强刺激后进行改观
-
能力和经验
可通过持续行动提升、积累
-
可用资源的多少
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能利用的资源的多少
因为有这些差距在,所以他们和很多候新人沟通时,都会想下面这两个问题:
1)他专业能力属于什么水平,处于人生的什么阶段
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专业能力和人生阅历,每个人的起点和环境都不一样,所以需要经历的阶段也不一样、每个阶段需要做的事也不尽相同。所以他需要了解了你处于什么阶段才能给出有效建议。
2)他虽是可造之才,但要怎么帮他,又不浪费自己太多时间呢
如果相交甚浅,那为何要言深的插手你的人生呢?当然,如果你懂得感恩,也许他会说些你现在能听得懂的吧。
通过和你的沟通并想完这两个问题后,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你能理解的答案,也许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不一定是最优的。因为这个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表述是否客观正确、形式是否合理。你在落实前或者之后,多想一下能不能继续优化改进得到一个更符合现状的方案。而不是不假思索的照搬又不进行归纳总结。
简单来讲,记住一句话就行:没有最优解,更不要直接拿别人的建议当最优解还自我优越
2、变得实际 也许好也许坏各一半
实际,它是提高认知水平和办事效率的途径之一,光扯理想等于放屁。不管理想是怎么勾画的,想实现终究是要通过一个个小的实际行动拼凑出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让自己变得实际、不带有情绪和偏见、冷静下来。我从3个点进行展开:
1)获取信息
先和平时一样,从各个渠道获取经验。
2)处理信息
先举两个例子
铅笔芯是用铅做的
好像听起来蛮符合逻辑的,不过总感觉怪怪的。结合自己的感知,照他这种逻辑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比如,“那笨蛋是不是蛋做的呢。” 哈哈,也许你已经找到门路了,不过保险起见,那么就去网上搜索,寻找答案,避免自己吸收这部分有副作用的信息。然后思考,为什么他会犯这个错。嗷,原来他因为字面意思就直接给出了结论啊。
**华为在美国被禁售!苹果是美国的,作为中国人也应该抵制他!不转不是中国人! **
- -、能不能有点脑子,前面半句连事实都不是。类似的内容在今日头条上尤其多。没办法,毕竟人家的标语就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而“屌丝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名族大意、国家大事、世界格局、家长里短、绯闻花边嘛。你不多发点类似的东西,哪来那么多头条,哪来这么多用户呢,心酸。
看到键盘侠、圣母婊在各种ugc平台的评论区进行各种骂战,真是又可笑、又可悲。请问,我们还能有点追求吗?
接收信息,再经过不同人的价值观、思维的过滤重组后,可以产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想当然的对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这算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在合适的价值观、思维的双重作用下,“想当然”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事情。但更多时候却特别容易产出一批批的键盘侠和圣母婊。而现在很多媒体,为了快速获得内容关注度,经常有意无意的对事实进行曲解或隐瞒,直接得出一个看似基于事实的代表性观点,引导内容的消费者进行非黑即白的两难选择,从而提高内容的热度。为什么他这么做就会有热度?有一说一,因为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注重于知识的密集度,缺乏对逻辑的系统性教育,加上无良媒体(自媒体)的旁敲侧击以及互联网给予的他们的自身膨胀感,还有普通人通过网络“翻身农奴变主人”的虚无感,才催生出了一大批长期潜伏在各个ugc平台的网络暴民。典型的例子我就不列举了,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首先信息他是由事实和观点组成的。记住在获取和接收信息时,先判断它所描述的事实是否属实,再对他的观点持保留意见就够了。因为每个人的外部和内在环境都不一样,所以哪怕事实确实如此,但观点还是会天差地别。别人的观点不一定是你的,也不一定能代表一类人。
3) 筛选信息源
列举两个文章标题:《做好这5点,你才是产品经理》;《5种套路,让你进一步提升》
哈,有没有很熟悉。标题上那些唬人的数字“3、4、5、6…..”,嗯,看起来好像很容易嘛,快来看看吧,你马上就能学会,走上人生巅峰!
哎,这些作者蛮辛苦的,不能一杆子打死,毕竟我有时候也这样。因为很多干货如果不起这样的名字都没人看- -。这些都是被逼无奈学的套路吧。
没事,多点进去看看,然后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其实同质化很严重,基本上都是在经管类的知识中这边抽一点那边拿一双结合点专业知识拼凑出来的(其实有时候连作者、大咖都不知道,他写的这些绝大部分都在MBA经管类网站上都有,他的经验也不仅仅只是他独有的)。既然都是拼凑出来的,与其他写一点你看一点,为什么不直接获取第一手信息系统性的进行了解呢。
养成这个习惯后,你内心就会习惯性的想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源头。逐渐的,你会从生活、工作等方面挖掘问题,然后分析后得出问题的本质,然后再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这是一个正循环。如果你已经做到或者看到我写的以后将会做到,那我这边就先恭喜你。
三、小结:
首先,照搬全抄前人经验和现有的信息,无可厚非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提升”自己的方式。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会遭遇瓶颈,然后又去寻找经验来突破瓶颈。而文中提到的方式,它唯一的瓶颈就是你自己。相对第一种,前期的提升速度较慢,但中后期可以迅速的与同行拉开差距,从而影响最终的成长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