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锣鼓点,探寻光影的奥秘;不远处,孩子们在学着舞动皮影……
项家皮影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清代光绪二年(1876年)项家祖先从河南省桐北县传入安吉县孝丰镇大河村。在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项家皮影得到长足发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一百多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演唱方言已从河南话换成了湖北话,而他们的演唱风格已久保留了北派皮影的特色,唱腔高亢粗犷,铿锵有力。
▷皮影,一代人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南瓦新开影戏场,满堂明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
曾几何时,我们伸长了脖子,跟着一曲叮铃咣啷的锣鼓声,见着幕帘子左右分开,现出一个个盖世英雄。从这块小小的幕布里,我们见到了最初的《封神榜》和《西游记》,见识到了光与影构成的奇妙世界。
如今的90后00后,怕是多数未曾亲眼看到过皮影戏,然而,皮影戏曾经的辉煌仍是历历在目。那时,小孩子们总是最为开心的,戏台子周围摆上了一圈卖零食的小摊,洁白柔软的棉花糖、色泽鲜艳的糖葫芦散发着诱人的香甜。他们拿着为数不多的小毛票,精心地挑选。
喧闹和嬉笑充斥着整个戏场,忽而一串锣鼓响起,伴随着愈来愈急促的鼓点,小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瞪大了眼睛,津津有味的看着幕布上的人影,甚至忘掉了吃一口手上的零食。
皮影,成为了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这段美好的记忆由一群特殊的艺人创造。
项翠萍,就是这样的一个艺人——项家皮影戏第六代传人。
在平日里,项翠萍总是随身携带着她表演时的照片和视频,对每个感兴趣的人介绍皮影戏。“前段时间,《浙江好腔调》也来拍我们这个项家皮影了。”说到这里,项翠萍不禁眉开眼笑起来。
说起项翠萍与皮影戏的缘分,可谓是一波三折。
项翠萍的父亲项玉山,是项家皮影戏的第五代传人,从小项玉山就把皮影戏当作孩子们的日常娱乐项目。父亲独特的唱腔与精湛的技艺,给年幼的项翠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心里埋下了皮影梦的种子。
由于种种原因,出嫁后的项翠萍将这个梦深埋在了心底。上世纪70年代,项家皮影戏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项翠萍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然而,在父亲的心中,这项技艺传儿不传女,项翠萍在千挑万选进入剧团后,最终还是没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转折,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项翠萍的弟弟由于种种原因退出了剧团,百般无奈的情况下,父亲项玉山找到了她:“你不来给我帮忙,我们的皮影戏就死掉了。”
▷这是属于她与灯影共舞的舞台。
晚上项翠萍受邀外出表演,在后台我们看到了在紧张忙碌的她。皮影、音乐和布景全都反反复复地检查了几次,确保没问题她才舒了一口气,“每一次的表演都是大家认识皮影的机会,一点都不能含糊。”
那一方小小的幕布后面,项翠萍掌着签,唱着带有方言的唱腔,手中的人物活灵活现,项翠萍把自己的内心、思想融入到了里面,看得台下的观众着迷不已。更有小孩子趁着换布景的间隙,跑到后台像模像样地学起了掌签。
此时此刻,曾经深受人们喜爱的皮影,似乎并没有那么落寞。
但是,当最后一个鼓点还未落下,观众就已渐渐离场。“他们怎么人都走了?”面对着空荡荡的台下,项翠萍不停地在懊恼,似乎是在责怪自己的皮影还不够吸引人。
这一幕,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曲未终人已散,皮影戏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