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是红军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红军一个营兵力外加村民VS国民党三个团的兵力,最终凭借地理优势、军民团结、“空山计”等因地制宜的战略战术,最后红军取得胜利,巩固了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站在巍巍耸立的纪念碑前,的确感受到当时井冈山军民当时英勇无畏的伟大气概。
“挑粮小道”是一条在竹林间,长度3200米、平均坡度40°左右的羊场小道,是当年红军战士及百姓为红军上山送粮食补给的必经小路。此次我们的学习内容之一是重走“挑粮小道”,自下而上奋力攀登,一般较好体力的人都要在1到1个半小时完成,整个过程就是对体能和耐力测试的绝佳方式。当天,很幸运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但不炎热,使得我们在边爬山,一边得空欣赏美景了。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应该是一堂典型的“由改变行为到改变思想”的实践体验课了。
我们这支队伍不到40人,号令一发,一字排开依次前行,有人担心体力不支掉队,特意自动买了竹竿拐杖来辅助。
一路前行,走着走着,渐渐能听到有人的喘息声,看到前面队友的衣服后背湿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整个队伍根据速度快慢,前后自动拉开了距离。
有人提出,“走得这么累,咱也听听红歌,提提劲吧?”不知谁的手机放出了昂扬的歌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谁低声说了句,“等了几十年也没接到班,更泄气了。”又听谁的手机在放粤语的《万水千山总是情》,美女战友立马放声跟唱,字正腔圆,气韵流畅,我称赞道,“你行啊,听歌声这气还挺足的呀。”美女谦虚地笑着说,“爬山气不够使,唱歌还行。”
路边每百米的标志路牌,提醒着我们剩下的路程,相同的数字,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是见仁见智,有的伙伴气喘吁吁地大呼,“还有1500米啊?这么远?!”有的伙伴却愉快地说,“只剩1800米了?挺快啊!”
可见,相同的客观指标,给不同人的主观感觉是不同的,有时竟是截然相反的,是愉快还是痛苦?效果的差别,就看个人平时积累的道行了。
万事总是开头难。前200米攀爬时我还感觉有点略肌肉发酸,喘气急促,应该是热身吧。到后来适度调整呼吸、调整排爬山的姿势与节奏,找到正确的发力方法,感觉明显能够有控制地提升耐力了,接下来就越来越轻松了。
最后抵达目的地,是以汗水浸透红军服的代价,愉快轻松的列整个队伍的前十名,其实我一直对所谓的名次是无意争取的,因为觉得名次不过是个用来人为比较的相对概念,真正在乎的是自己与自己相比,是否真正取了实质性的进步?这次的爬山算是自己有意识地自我检验这一阶段的跑步锻炼成果罢了。
嗯,还行吧,基本满意,也给了我继续“自虐”的力量。
好吧,加油,亲爱的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