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剩女,不过是拒绝在打折区将就的清醒者 。”
01
去年的温若琳(化名)33岁,单身,
今年的温若琳34岁,已婚。
她的婚纱照是在厦门鼓浪屿拍的,还给围观的游客们发了糖。
站在鼓浪屿的礁石上,海风拂过她精心打理的卷发,唯美,幸福。
可一年以前家庭聚会,七大姑八大姨都问她:“琳啊,什么时候带男朋友回来?”
她被问的狼狈不堪,转头向父母示意求救,可父母脸色阴沉,仿佛看不见她的难堪一样。
这不是个例。
澎湃新闻2024 年的调查显示,我国 30-44 岁未婚女性比例已达 5.6%,较 2000 年增长 7 倍。
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发现,房价每上涨 10%,初婚年龄平均推迟 0.2 年。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像温若琳这样 “三高” 女性的婚恋困境。
“我不是嫁不出去,而是不想将就。”
“我嫁的不开心的话,你们不还是照样心疼吗?”
温若琳的话亲戚们听不见,她们固执的说,
“幸不幸福先嫁,不幸福再说。”
亲情血脉的锁链下,她接着见一位又一位的相亲对象。
她曾在半年内相亲 18 次,对方有体制内的、有高学历的、但见面约会时,温若琳总能发现对方自己难以忍受的细节。
而且很多男的和她还没结婚,就已经对她的未来安排妥当了。
像什么婚后不出去工作,在家带孩子,希望她去学什么技能,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对家庭好。
甚至还有的说,年纪有点大了,得在多久之内生够两个孩子。
奇葩的相亲对象她得忍着,不敢随意发作,因为都是亲戚豁出去人情介绍的。
没有人关心她的感受,所有人都在逼她妥协,说她眼光高,太挑剔。
02
我们是在她一次相亲完崩溃大哭加上的,
那个时候她可能不需要专业的建议,只是需要有陌生人尽情的听她倾诉,有人告诉她没有错,她做的对。
其实温若琳单纯从条件来说很好,而且也不算很挑剔,
之所以这么久还没有相亲成功,可能是乌龟池子里找鲤鱼,匹配不上。
对于这种本身条件就很好的女性,
我给她的建议是,
不要苦哈哈的再去参加一个又一个相亲见面了,也不需要降低条件,愿意高度配合的话,一年之内大概率可以遇到你要的良人。
一开始我对她要求就两点,
第一,固定每天一小时的运动,运动类型不做要求,但是需要做好记录,月末算总账。
这个要求的目的是给她整体换一种气质,娇弱的林黛玉有让人望而生怜的气质,武则天有让人顶礼膜拜的气质,那么长时间保持运动的她,形体好,皮肤好,整体的体态好。
换句通俗的话来说的话,
大多数人看到长期运动的女性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看上去就很好,很健康。
而第一印象基本上就决定了后续的印象,也就是有没有可能。
第二,无目的社交,
现代人其实看什么都觉得有趣,但大多数很快就没有兴趣了,没有兴趣就不会投入,不投入就不会转化为正向成果。
那么不做束缚限制,只是要求她要参加各种各样正能量的聚会。
那段时间她去了插花,画画,乐器,跑步等等,都不感兴趣,
直到和朋友去一个陶艺店里捏陶瓷,
看着一块普通的陶泥,在加水,塑形,最后烧制成型,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从此她就成了陶艺店里的常客,也在陶艺店里认识了很多朋友。
而爱情就在她不经意间到来了。
03
嘴笨的张先生没法全面说出见到温若琳那天的感觉,
就见到一个高马尾带着帽子的女生,她紧紧的盯着眼前的陶泥,嘴角有一丝开心的微笑,一些没戴在帽子的头发被风卷动,张先生看第一眼就心动了。
事实上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至少温若琳看出来了,
张先生没有很高,也就比温若琳高一个头,是社区医生的他五官温和,说话的时候不会借着机会踏进她的安全距离,关乎到两个人决定的时候都会先询问温若琳是否可以。
张先生的爱是放肆的,但是他的表达是克制的。
所以他两认识半年就订婚了,然后带着双方父母的祝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不是很会说甜言蜜语,但记得我对芒果过敏,会煮好喝的小米粥”
温若琳要的不多,恰好张先生都能满足。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教授指出,
现代女性对婚姻的期待已从“生存互助”转向“精神共鸣”。
这要求我们在择偶时更注重“软匹配”,
比如是否愿意共同承担家务,对子女教育理念是否相近,能否在低谷时相互扶持。
也正如情感专家林佳所说:“婚姻的基石是三观契合,而非硬件比拼。”
温若琳的故案例打破了“大龄难嫁”的魔咒,
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35岁以上女性登记结婚人数同比上升17.3%。
正如情感专栏作家清欢在RSS订阅中的分享:“婚姻从来不是命运的终点站,而是当你不再焦虑追赶列车时,发现有人捧着热茶在月台等你共赴下一程。”
毕竟好姻缘就像晚熟的果子,总要经够风雨才格外清甜。
公众号《雷老虎情感》,懂点情感不吃亏哟
如果你也认同,请点亮【赞】+【在看】吧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