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突然有一天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圣斗士”。回娘家,弟弟妹妹会问“你家闺女有男朋友了吗?”到婆婆家,妯娌们会问“你家姑娘啥时候结婚呀?”婆婆也整天在耳边叨叨,赶紧给她找个男朋友啊!
天哪,我的头有两个那么大。
同事、同学、朋友偶尔聚会,聊的都是儿子女儿啥时候结婚的、在哪里办的婚礼、新房装修……聊着聊着突然问一句“你家女儿结婚了吧?孩子多大啦?”
一听说还没,话风就转到公司那谁谁谁也没男朋友没结婚呢。突然发现,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啊!细数一下,身边“圣斗士”还真不少。
他们或热衷于宠物,或热衷于游戏,或热衷于各种学习,他们有自己的收入,凡事有主见,爱好广泛,但是交友不多,大都跟父母住一起,对恋爱结婚没有兴趣。他们大都拒绝长大,拒绝心智成熟,看他们的网名略见一斑,如“我不愿长大”、“吸猫少女”、“正直的美少年”等等。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深感陪伴孩子长大不易。除了照顾他们的衣食起居,更要引导他们心智成熟。曾经为女儿拒绝成长、不愿恋爱不愿结婚而焦虑,读完《少有人走的路》一书,我静下心来思考,“子不教谁之过”,为何我的孩子拒绝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被《华盛顿邮报》评为“出自上帝之手”。这本书创造了美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没做任何宣传,仅凭口耳相传达成3000册的销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停驻近20年。
这本书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他在此书中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人们不敢面对的事实: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在此书中作者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直面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帮助千千万万的读者走出痛苦。
我从理解、思考、行动三个方面来解读一下这本书。
理解:这本书讲了什么(大纲及主要观点)。
思考:我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
行动: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什么启示。
一、理解
在本书里,斯科特·派克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自我反省,对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从方法、动力、阻力和终极力量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辅以大量案例。贯穿全书的,是无处不在的对人性的理解和激励。
What:什么是少有人走的路,什么是心智成熟。
心智成熟是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的成熟,实际上就是意识的成长,就是重新认识潜意识早已熟知的意识。心智成熟的旅程,实际上就是通过不断克服人生困难,激发我们自身潜能的过程。
How:如何让心智成熟。
作者认为,人生困难重重,无可回避,而人天生具备克服人生困难的能力和智慧,正是在不断克服人生困难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智逐渐成熟。
要让自己及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才能让心灵变得健康。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所谓自律 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Why:为什么心智成熟是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苦难重重,大多数人却不愿意正视人生的苦难。抱怨、诅咒、回避、拖延、假装视而不见、用药物和毒品麻痹自己是最常见的情况。
我们总是回避问题,而不是直面问题;只想逃避问题,不想承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二、思考
自律可以让心智成熟,但为何身边那么多人拒绝成长、拒绝成熟呢?通过自律成长的动力、阻力是什么呢?它有什么样的终极意义呢?
自律是一箱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而促使我们自律的动力是爱,阻力是懒惰,终极力量则来自我们自身。那如何通过自律让心智成熟呢?
1.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自律的原动力。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这是爱的本质。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
2.懒惰是阻碍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碍。我们总是逃避痛苦,惯于选择平坦的道路,也是惰性使然。懒惰是爱的对立面,说人生中的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人人都有这种原罪,在心灵的进化过程中,它始终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3.潜意识是心智成熟的终极力量。
首先,派克把心智直接等同于意识,认为这两个是一回事,所以他说心智的成熟,就等于意识的成长。
其次,作者认为潜意识早就什么都知道了,它是全知全能的,那里是知识和力量的最终源泉。
我们的潜意识本身具有强大的智慧和力量,但是要通过解决人生的难题才能发掘出来。因此,派克的潜意识全知全能观点给了人一种终极的力量——这些人生的难题有什么好怕的呢,我们本来就具有解决这些难题的潜力。
三、行动
被本书吸引,一方面是身边有不少拒绝长大,犹如“巨婴”。武志红先生的最新力作《巨婴国》这样解释说到:依赖、自私、脾气大,而当婴儿成长为成人,心理状态却还处在母婴共生 、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状态下时,就被江湖人称“巨婴”、“妈宝男”。
曾经看到唐超的一篇文章《富士康里来了三和大神》,讲述了“三和大神”姜小鹏因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遭遇生存危机进入富士康上班一个多月后,又回到了三和的过程。被公众熟知的“三和大神”,做一天玩三天,在虚拟的世界逃避现实,典型的拒绝成长,拒绝心智成熟。
身边还有不少男孩女孩,不恋爱不结婚,上班之余刷剧、养宠物或者沉迷于游戏,没有人生目标。
唯有接纳、理解和爱,才能帮助他们走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接纳,就是不去否认他们的存在,安静地接受,用心倾听,温暖地陪伴他们。
理解,就是感受他们的感受,寻找他们成为“巨婴”背后的故事,以爱之名进行自我反省。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欣赏赞美及认同、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另一方面是因为本书的成长过程与我合作的东家十分相似。
本书在1978年出版时,斯科特•派克是一个不知名的作者,没有任何大吹大擂的宣传,一开始销售很慢,5年后才出现在美国最畅销书排行榜上。因缘巧合,美国人民开始关注心理和精神问题,这本书的声誉如雪球般迅速累积,口碑越来越好,变得为很多人熟知。
我的东家创立于1985年,致力于研发、制造安全、有效、经济、环保的日用品,至今没做过任何广告,靠口碑营销。前五年默默无闻,1991年开始连续五年入选INC500大,连续35年呈45度角正增长。进年来更是因其产品健康环保、品质卓越、性价比高 且商业模式符合目前互联网+趋势而呈爆发式增长。
感受到异曲同工之妙。好东西自会有人分享,只要时间够久、坡道够长,雪球自然越滚越大,势不可挡。
我的东家CEO范德士先生在他的《痛苦并不可怕》一文中讲到亚伦•拉斯顿被困山谷、断臂求生的故事。
亚伦是科罗拉多州的一名徒步爱好者,当他周末在犹他州的一个偏僻峡谷徒步旅行时,一块重达1,000 磅的巨石砸落在他的手臂上,并将他困了五天。当阿伦被困了三天后,他喝完了所有的水,吃完了能量棒包装纸上的最后几片碎屑。他决定舍弃自己的右臂以自救,但断臂的过程进展得异常缓慢。刚开始,他试着用随身携带的小刀锯断手臂,但反复的尝试却徒劳无功。那把刀钝得连胳膊上的汗毛都割不断,更别说切断骨头了。
两天后,他意识到他必须在自己意识尚存的时候再拼一次。“这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得好好利用仅存的体力。“他说。“我突然想到,我可以把骨头折断。”他先是折断了自己的手腕,接着继续扭动整个胳膊,几分钟后,手臂的正骨终于折断了。
整个过程,包括包扎和急救,花了大约一个小时。他给自己缠上了止血带,砍断了右下臂,用吊绳滑下60 英尺高的悬崖,最后还在犹他州的某个国家公园里徒步行走了5 英里。“我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捱过来的。”他说。“我感觉到疼痛,挺了过去,继续赶路。”尽管缠着紧急处理的绷带和止血带,他还得爬上高达147 英尺的峡谷,继而单手从另一侧岩石滑下。在数小时的徒步行走后,他终于遇到了一户人家,帮助他呼叫了医疗人员。
在阿伦的经历中,为了生存,他必须克服痛苦。阿伦后来解释说:“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永远不可能对自己的手臂下刀。’但在那种绝境之下,我甚至已经接受了自己很可能会死的事实。所以当我看到了一线生机时,甚至都没有细想那些可能随之而来的疼痛。”
从阿伦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事实上,我们都可以像阿伦一样。问题是我们会做出怎样的决定?阿伦意识到,他不会让疼痛成为他摆脱困境,继续活下去的障碍。他没有让痛苦阻挡自己的求生之路! 换句话说,他意识到痛苦并不可怕!
我们很多人现在的处境和阿伦·拉斯顿十分相似,只要我们能意识到“痛苦并不可怕”,只是他们并不自知,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解决问题的潜力而不自知。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绝不可以拒绝成长,一味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只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拥有成长的潜力,只要我们勇于挑战,最终就能到达人生的新境界。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是什么在阻碍我们成长,每个人内心都有亚伦•拉斯顿一样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