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朱旭彪 F43期。我平时习惯自我觉察,包括自己和身边人和事,喜欢实践研究家庭和职场中关系处理。我的爱好:看车评(了解车、户外、越野)、发现与分享好物品、收集背景音乐。
大家过完年回到工作岗位上了,在年前演讲的时候,想送给大家一个心法,希望大家在过年时候夯实自己的内心,给上级送礼。遗憾的是没有讲完,今天机会来了,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加强版本,保你终身适用。
年虽然过完了,但情谊尚在,人没变,机会尚在,中秋、过年两节都是表示的好机会,平时有合适的机会也是可以的。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平时在同事之间一般不会谈及的话题,但恰恰对于大多数职场伙伴来说比较重要的事情,给上级送礼的话题。我身边伙伴愿意给客户、朋友、亲戚送礼物,谈到给上级送礼时有些人行动有迟疑,我发现关键点在于心理建设上。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春节前这个时候,我爸就会唠叨说,过年给领导送点礼啊。不耐烦得回复说“知道啦,知道啦”我本身是认可这件事情的,只是我内心胆怯,也不知道怎么送,想送又怕被拒绝。当时内心还有一种声音,我会全力把本职工作做好的。
就在工作的第一年春节后上班,我独自徘徊在单位的走廊里,大衣里包裹着准备好的礼物,胆怯的迈着步子来到领导办公室门前,我窥探并确认了领导屋内没有客人,深吸一口气,走进主任屋内,小声的说:领导过年好,给您从老家带点礼物,放下礼物后,领导温和的的笑了笑欣然接受了,还聊聊家常,感觉关系亲近了,领导还说了声“谢谢”,送完后我内心很舒畅。
我喜欢听到那声“谢谢”,更享受那种送礼被人收的喜悦感。之后我从工作中踏实肯干,变为后来的“会干”,变成了职场老人,懂得处理与领导的界限,同时工作更加有干劲了,工作氛围也很和睦。
当然了,送礼也有被拒绝的时候。去年那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片段我很有印象——厂长蔡成功给自己的发小侯亮平送礼。
最初打着送家乡特产的旗号,在里面塞了很多中华和茅台,被退回来了。
第二次,送人民币,又被退了。
第三次,送了一套定制西服,还是被退了,还被骂成腐蚀革命干部不择手段。
一般人碰壁几次,也该打退堂鼓了吧。但蔡成功立刻转变思维,改从小猴子入手,买了他最喜欢的悠悠球和游戏机。结果小猴子爱不释手,侯亮平也没再拒绝,最后他收下礼物了。
这是电视剧中的场景,现实生活中,送礼被拒绝也是很常见的事情。违纪或者不当的礼物一定会被拒绝,正常礼物往来也可能会被拒绝。
比如:现实生活中送礼时有的领导一般会说:我什么都不缺,你看你送这干啥别客气真的真的咱们之间不用,心意领了。
有的领导很果断“你别这样啊我就烦这个,真不用啊,”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否定自己给上级送礼的思路,要换个角度去定义、去诠释它,这个时候心理建设就很重要了。
直到我想明白一个问题:你觉得领导有什么,缺什么呢?
领导那里,权利集中、信息集中、资源多,职场内谁资源少谁应该主动争取,切记等待。
领导缺尊重、缺佩服、缺关爱、缺认可,
通俗点说:需要被关注 被在意 被赞美
这个时候需要加深下心理建设:我送礼是要表达在意、尊重、惦记着领导,满足领导的需求(至少满足一点),千万别送钱送卡,这是逢年过节的人情来往,不是送财富更不是行贿。
有的伙伴会说,你这不就是讨好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联想一幅画面:
想象它就是你领导的沙发在他家的客厅里,
静静的,
迎来送往,
如果努力、正直的你不去占领,
那就被那些不如你的人所占领,
然后他们默默的成为你的副总。
这是对自己和国家的不负责任。
做事的人,不可能是白的,也一定不能是黑的。
大多数的人都带一点灰。
一点清澈的浅灰。
D或C 型领导 需要你依据平时的工作生活积累去关联。
给这种上级送礼的思路是:
避开他的擅长而你不擅长的领域 ,了解他的风格,留心他的个人偏好。比如茶叶,领导最不缺茶叶,有的领导擅长喝茶,你不懂茶买了挺贵的不一定显好的就不要送。比如也可以尝试送点土鸡和蘑菇,礼物土一点 不唐突 对方好接受。
I/S型领导,那种看上去无欲无求什么都不缺
给这种上级送礼的思路是:他们平时不舍得买的,但是能用得上的东西,第二呢改变切入点,比如他的父母、爱人、孩子等
比如手机的配套产品、电子产品、音乐播放器、家人会用到的生活场景中的产品, 不用特别贵重,还能用到,还能达到感谢的目的。
下面送给大家一些温馨贴士:
1.我看群内好多都是女士,如果女士去领导家送礼,如果要上门的话,最好携带上你的老公一起去。
2.给直管上级送礼还是越级送礼?首选直管领导,预算富裕,可以考虑给直管领导上级送礼,注意价值相当,别买一样的物品,避免尴尬。
3.花心思,有新意,又不唐突就是礼物选择的关键。土特产啥的别带到办公室,可以要到地址后,送到家里。
4.如果经济上有负担,小礼物就行,用心真诚就行,比如我说的小鸡和蘑菇,实在有负担要以生活为主,实在不行就先不送。
5.如果你收到别人礼物,比如水果之类的,品尝后建议给对方反馈一下,好吃之类的话,对方会非常开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