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是越长大越孤单,我是越长大越伤感,我渐渐长大,心思却多了不少,看着已然改变的风景,总是莫名的失落。
家里有棵桂花树,这时节,学校里早已飘香,我一心想的是我家的花今年不知道开了多少。可是还没到家,我问爷爷,他说,我家的树死了啊,之前修院子,换了个地方,没养活。门前有五棵橘子,有三棵结的橘子好吃,两棵皮厚不好,现在也枯死了一棵。还有一棵每年都抽芽开花的柿子,每年的柿子都被虫吃了。大门外有棵又长又直的泡桐,应邻居的要求砍掉了,还砸坏了我家的屋檐,说是遮了他家的光,其实上面的枝桠几乎都砍了,上面有个鸟窝,每年夏天都能看到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一家现在去了哪...
大伯家的土房子拆了,盖了间小平房。那个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屋大门口也倒了,除几家要从那出去的人理过之外,没人管它,小时候的我们总是去那乘凉,一村子的人在那闲谈,先人搬来砌好的石头已经坐的光滑。门口的小路也换成了水泥的,我们再也不用在草丛里找栗子了,放眼望去,一览无遗。
小伯家的哥哥,记忆中他还是高中生模样,还有他考大学的酒席,可是一转眼,他的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我的堂姐,虽然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是直呼其名,她应该称之为发小吧,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在一起,我去上学也是她带的,不然我就不是你们同学了。初中过后,她去了离家较远的地方,而我,还在离家的路上挣扎,所幸,我们还如从前模样。小学时的同学,已经好多年没见了,再次正式聊天,却不像和现在同学那般,算朋友吧,我想应该。
许多事情,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可当一回头才猛然发现,哦,原来你现在是这样了啊。我不想沉湎于过去,也期待着未来,这些年过的浑浑噩噩,儿时的事就愈发清晰,想到以前,总会心酸,总会害怕,可是这是我必须要走的路啊,我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赶。
这是2017年的文字了,那时候我才高二,学校是寄宿学校,月假回家,爷爷骑车接我,看着从学校到家越来越熟悉的风景,感慨颇多。如今大学两年了,离家也越来越远,回家的次数,在家的时间都越来越少,每天也都是手机不离手,对家的思念反而淡了一点。
四年的时间,让那棵枯死的橘子树和每年结着被虫子吃的柿子树都被砍了,换成了两颗小橘子;种树的里面都是土的花坛全糊上了水泥,只在树脚下留了个轮胎大的圈;外面那颗泡桐树的地方也全浇了水泥,变得很空旷。那个老屋大门口又重新修建起来了,显得很年轻;小伯家哥哥的孩子也两三岁了,经常来我家玩,喊我姑姑。
而四年的成长,让我的烦恼也日益增多,我的烦恼不再是感慨时间的流逝,更多的是对现状的不满,对未来的迷茫和生活的压力。今年的疫情,让我们一家六口人一起待了快半年的时间了,家里的矛盾也日益增多,我却无能为力,只能靠翻看以前的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受来排解。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现在是2022年3月啦,离上次更新也差不多快两年了。今年我要毕业了,马上就要结束校园生活了,回头看看,大学四年好像也没有成长,我丢掉了很多东西,收获的却很少。多愁善感的性子还是一如既往,学校的学习生活也平淡无奇。老屋的大门口基本没去过,已经说不出有什么变化了;小侄女已经在读幼儿园中班,很机灵很可爱,也还是很喜欢找我玩;原来花圃那里加了围墙,爸爸今年买了车,外面的空地也估计要改成车棚;过年前被喊去村里开会,遇到了那个很多年没见的同学,很开心,即使这么多年,他还能认得出来;堂姐已经带男朋友见家长了,虽然在心里她依然是我很重要的人,但是我们越来越没有共同话题了,我很不想承认。
17年到22年,我青春里最美好的时光,感谢那时候的多愁善感,把我的情绪记录下来,也让我更具体感受到这些年的变化。看起来所有的东西都变了,但又感觉没变,我现在写的东西跟以前写的没有区别,我没有做好任何一件事,毕业季面临的工作和学习各方面的事情,我开始退缩,摆烂,悲观,又不去行动。
说到这又不想记录了,虽然在摆烂期间,但是找到了20多年都没有的兴趣,这也是让我很满足的事情了。我还是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的,所以,会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