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一本书说是人的很多时候的行动很大一部分是由潜意识决定的。我想我是很认同这句话的,我应该是属于那种神经大条的人吧,很多小的方面也不注意,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我是一个很注重感受的人,上次看某个电视节目里的嘉宾就是如是,一旦感觉自己缺爱,对感受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却格外重视。因此一旦情绪低落或者人十分烦躁的时候基本上什么都做不了,当情绪波动较小的时候还能自控,一旦情绪的波动超乎自己的意料之外,就很难自控,比如莫名其妙的低落和烦躁,感觉情绪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如何发泄。
而在一般情况下,能刺激我们情绪产生很大波动的就是周围的环境。个人就是那种一有声音就睡不着的那种人,在图书馆有一点声音也会被弄得很烦的人。其实有时候自己对自己很无可奈何,也一直很羡慕那些沾床就睡的人,坐下就能学的心无旁骛之人。
有时候又觉得这和自己的心态有关,和自己脑袋里的想法有关,是自己以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可我觉得更重要的事不应该是做好眼前事,而不是要求周围的环境如何吗?大抵就是如此,自己左右兼顾那些对目标来说根本不是决定性因素的东西。它就像是这个社会还没有发展好的象征,也许等到很多年很多年以后,才有我们理想的状态,而我们现在更该意识到的应该是如何利用的资源,达到自己想要的不是吗?人所谓知足常乐,也许是要求大多了吧。
个人最崇拜的那种人,是那种能将一件事坚持一生的人。可是轮到自己往往没那么容易。做一件事,往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有时候,没事做仿佛又有很多事情要做。久而久之,重要的反倒不是那件事,而是一直以来的那份坚持。而所谓的坚持,却没有当初设立目标的那份心动,也许一直自己在意的方向都错了,让自己努力下去的是当初的那份心动,而不是为了坚持而去坚持。
比起长期的人生目标,也许短期的事情,反倒让人没有那么想放弃,比如老师要求明天要上交的作业,领导明天要看的项目策划书书。或许是学分的要求,或者是领导的印象,那些在短时间内看得见的利益,反倒更能刺激我专心的去做某一件事。
也有很多时候,很想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说学习唱歌。大概自己真的是那种五音不全的人吧。所以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路以来都很不赞成我唱歌。所以大概就是自己被打击得兴致全无,放弃。然后在某一天又重燃希望,大概不知何时是个头吧。我想可能等到我经济独立的时候,找个老师系统的学习一下。
刺激这个东西,对于我来说,要那种不刻意但很重要的那种。也许是小时候刻意封闭自己的内心,才会在现在即使自己泪流满面的时候,内心依旧毫无波澜。自己后悔了,像做个有情有义之人。
一个做事靠兴致的人,如何度过人生的奋斗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