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创新者的窘境》
认真听取客户的建议,积极投资于能够满足客户下一代需求的技术、产品和生产能力,制定有利的战略目标并一丝不苟地执行……此类卓越的品质让公司最终走上了行业顶级龙头企业的位置。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也正是由于这些品质导致公司在新一轮的市场转变中最终丧失掉主导地位,走向衰亡。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
作者在文中的解释是,这些可怕的“破坏性转变”最开始多为主流市场所忽略:
第一,它们最开始都不赚钱,或者利润比现有产品更低。
第二,主流市场看重的一些品质,这个产品不在意。换句话说,产品的优势不是主流市场的痛点。
市场决定产品研发方向。大企业技术部门即使已经敏锐地觉察到这一趋势,现有的市场反馈也会把这一想法“枪毙掉”,仍然把更多的资源放置在解决主流客户的痛点上。
由此,一旦新产品发展起来,取代旧产品。许多原有的老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市场份额被新兴企业蚕食,无法延续旧日的辉煌。
****
书中的这一观点,其实可以拓展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反馈——改进机制扎根于我们人性深处,我们习惯于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也确实很有效,能让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飞速前进。但在某些情况下,环境的局限性会让这一机制反而成为阻碍我们进步的元凶。
公司需要处于一定的网络中才能运营,它需要供应商提供原料,国家提供大环境,需求方提供市场。我们个人也需要一定的圈子才能生存。但是圈子在提供给我们各项支持的同时,也狭隘了我们的眼界。比如说,如果某个人处于某一单位中,他若想干出一番事业,当下主流市场——他的单位——的要求是,工作能力更突出,人际关系处理更融洽等。将精力花费在其他方面,看起来并不能得到与付出同等的回报,无异于浪费时间。但现实情况是,许多人的工作上升空间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大,匀出一定的精力给另一件在当下看来没有多少回报的事情,熬过最初的过渡期后,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的许多行为常常不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周围他人和环境的反馈。对于一些脱离当下环境的反馈,深陷于当下环境中的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无法判断这些反馈的正误,或者干脆忽视掉反馈错误的可能性。
腾讯公司为了避免产生这种失误,设立出许多单独的小创新团队,摆脱QQ的旧框架,专门研究更适应当下市场的互联网沟通工具。结果微信横空出世,很快便取代了QQ,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需要经常跳出自己现有的圈子,以全新的不被束缚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世界,衡量自己的行为,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说到这里,不如问问自己:当下做出的决定,追求的目标,是否是局限的生活环境所误导的结果?
可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呀!
^O^
日常广告[认真脸.JPG]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
欢迎订阅我的公众号:ELFviv
也欢迎与我交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