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过一些坚持下来的习惯,比如记录了一年的晚间时间花销,写了252天的每日图文笔记,随后写了19个月的月度总结。
也有一些事项是尝试过三天就回归原样的。比如锻炼身体(跑步),早睡早起,每天喝8杯水等等……这些都收效甚微,再无后续。
对于习惯,我一直认为“想要+做不到”=不想要。 (和“爱+不能在一起”=不爱,是一个道理。)
认为不能坚持的原因就是内心驱动力不够,想要只是表像,内里根源就是不想要。认为真正想要就是调动全身的每一根神经,转山转水,不到子弹打尽,不到gameover都不能接受尝试失败,都不能总结陈词:好,我承认我生而为人的局限性,我做不到。
听了永澄老师习惯养成 '象和骑象人’(TMBRT“甜面包热汤”模型)分享,和第一次看古典老师书的感觉一样,发觉自己的心智是固化的。过分强调天赋和先天能量的差别性,夸大个人愿景和意志力,太过相信人之所求其实差别很大。不相信培养,方法,策略还有经营的可能性。(这个理论好像类比感情也很像)。
就像我觉得跑步健身难坚持是因为锻炼起来身体难受,心里负担也大,自己根本不喜欢也不急迫。要坚持下去只能通过自我告知“我是为你好啊,锻炼身体是对你好的。你要坚持,坚持下来就好了。” 就像家长们对孩子灌输:“好好读书是为你好啊。等你考上大学就好了。”想来真是既心酸又血泪。
我一直认为一个高效的人一定是理性和感性统一的人,可我从未思考过那些高效的人儿是如何让理性和感性统一的。我一直以为是意志力的存在,理性战胜感性而统一的。而不知是如何慢慢培养,良性循环的让大象动起来的。
我从未直面接受过人的理性和感性相抵触,就算理性觉得是对的,感性还是会怕累累的情况。(我总是在内心和敌人叫嚣着,你不是想要吗,去啊,做出来给我看啊。你看谁谁谁不是剿匪成功了吗!也不太难啊! 对,我就是这么心狠手辣丧心病狂。哭哭)
我无知的认为,如果问每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你都是怎么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一些习惯的?”
他们的回答都是:没办法,自己逼出来的。(脏话脸)
送上永澄老师的干货:
习惯养成在个人成长体系中的位置
道:个人成长,是价值积累的过程
术:自我管理,解决的是价值积累的效能问题
器:习惯养成,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自我管理方法
关于TMBRT模型的细节:
Trigger:触发器
Motive:动机
Behavior:行为
Reward:奖励
Trigger`s Sensitivity:触发器敏锐度。
动机就是大象,外围的一圈就是骑象人的角色。其中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那我们的习惯养成记都会宣告失败。
做一件事一定有一个动机和目标,希望从中获知什么。
做事贵在一个字“恒”,讲求“安静而持续的投入”,不说“坚持”。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内在。
某些固定的场景和时间,往往是设置触发器的良好机会。
给自己的习惯设立仪式感。
既定时间内坐在书桌前,告诉自己从此刻开始,是自己的专注高效时间。
穿上那件自己特别喜欢的运动衣,换上最爱的那双球鞋,告诉自己我此刻运动状态很好,我可以一如往常的高效。
想想明天,想想年龄,想想荷包,想想榜样,想想你现任的前任,想想你前任的现任,想想那个比你美的姑娘,想想那个带走你心仪姑娘的男人,状态也会来了。
计划渐进这点特别有感触:很多时候养成习惯都是寄希望于一口气就想转变成理想的模样然后猛攻,不出三天就疲了。
比如定下每天喝8杯水后第一天就按喝8杯水执行,喝三天就吐了再也不想再喝下去了。应该从加多一杯开始,平稳之后再往上加一杯。
风险不防范这点也是很多人都没提前预设的。如果有一天行程突然来不及完成怎么办?
首先从心底不要太完美主义,要接受你不可能100%完成。一周完成5天就是达标。这是人之常情。在实践中掌握自己的适应规律。
其次如果某一天有突发状况完不成,某一天你特别不在状态怎么办?这些需要提前做好防范。要不然会在后悔和自暴自弃中纠结从而怀疑自己。
很多人都没有及时反馈和奖励自己的意识。
把自己的购物清单和习惯联系在一起,坚持100天奖励A,做成了达到了什么结果送自己B。能让习惯的养成机制更好的转起来。
用if-then大法来梳理规则:
if我要打游戏then就先完成一项今日代办事项
if我要买东西then就先记录在月计划奖励清单里
if我感到无法集中注意力then就下楼走一走换换环境
if我想刷微信/知乎/微在then就先在日志上做记录。
综上,习惯养成除了“想要”,还有定愿景目标,重仪式感和工具,常反馈找规律,备预案防风险,加适度奖励。
慢慢来,比较快。
课程链接在这里,有需请戳→好习惯,为啥你总是不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