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读过许多遍了。文字是有灵性的。不管是印刷体的书,还是电脑中的文字。读他尤其在夜里,心潮澎湃,让人无法入睡,你不地不佩服文字是有能量的。夜半披衣起床,写下这段文字。平静和澎湃,空与真,空与道,淡泊与慷慨悲歌,一无所知和无所不知一些看似对立的东西都在心经中得到统一的答案。
《心经》是佛教典籍。心,指心脏,含有精要、心髓等意。堪布慈诚罗珠在心经的讲记中说,释迦牟尼在圆寂的时候对阿难尊者说除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损坏掉,我也不怪罪你,但是你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一个偈颂内容忘记了,丢失了,我拿你示问,并责罚于你。用这段文字说明心经重要。
年轻的时候读过,汉字都认识,但真的读不明白,只觉得挺好,却不解其中深义。当所有都经历了,从内心真正看开了的时候,觉得文章不在字数多,而在于真正地透彻。
青春时期喜欢幻想,用最理想的状态描画生活,喜欢知道别人是如何成功的,古往今来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小说。当我们埋头读这些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以后你们会发现经典的理论比这些更有意思,当时我们不信。
空是一种状态,并不是一个大套话。一种符合宇宙规律的状态,宏观的星际是虚空的,微观的粒子也是虚空的。人要符合宇宙的自然之道必然也是虚空的。有缘无缘,一切随缘。从心里上明白了,日子就是不一样的日子。内心如果平静,风波便不再起。
转眼进入不惑之年,该经历的也经历了。对对错错,是是非非,生生死死…所有的都是缘分,你遇见的事情,人,偶尔的想法都是缘分。所有的缘起都受因果规律支配。缘起就是人和周围的关系,人不可能在真空里存在。尽量把所有的缘起都变成一种优美的缘起,我想这就是所说的善缘。每一天与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的开始。思想在流转,身体在变化,我们尽力向好的方向期待,很简单的生活放下一切空洞的痛苦。有资源帮助别人不计回报,只要你愿意了,就是自得其乐的心态。一种无意识的生活,也可能是最好的生活状态。物理上的测不准及布郎运动等等预示着无常,这种无常其实就是一种机缘的变化,会让人进步,也会带人走向反面。所以说宇宙中其实是什么东西都由各种条件组合而成,一切的相都是一时的组合,不是永久不变,所以叫无常。
每个人的时间就这么多,身边的位置就那么多。如今的社会流行着冷漠的橡皮人,职场的欺凌症,下班沉默症。很多时候想开了,就幸福了,想不开也没有用,对自己也是个解脱。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外界是虚空的,物质,还是五蕴。当然宇宙是空的,而自己也是空的。痛苦,无能,愤怒也都是空性的。问自己是否真的空无一物时候,觉得好可怕。好象真的只剩下一丝想法,甚至这一丝想法也没有了。客观上真的是无我的,也许就象气团会消散掉。我抓住了孩子的小脚丫,才从梦幻中回来。周围的婆娑世界是空的,五蕴指色、受、想、行、识。从中读到一个海量的心胸。依靠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达安乐解脱的那一边。自己想明白了就是解脱了。西方齐克森米哈里认为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主观的时间感改变,忧虑感消失。心是虚空的,就有这美妙的意识流动。欲望,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欲望太多时刻对自己也是摧残。得到的、希望的、作为的、知道的、终究都会是空性。
心流理论来促成精神力及个人之发展与自我提升。每个人本有的心是清净,寂静,光明。这也是性本善的表现。让自己的心始终在一个高的境界里。才有真正的解脱和智慧。一瞬间,生老病死就能坦然面对。 真正的困境其实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心才是最大的困境,世上本无困境。有时候人的心灵是需要打强心针的,给心灵以力量,这种力量也许来自与音乐,文学,哲学。也可能来自朋友。但最终自己领悟了这种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