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考
去过日本的朋友都会对其国民素质和生态环境赞不绝口。虽然日本在诸多领域依然领先,虽然日本人在世界上依然在大量斩获诺奖,但是日本的经济确实在衰落,为什么?我的回答是:创新精神的缺失。可是日本人不是在拿诺奖么?要知道,那和互联网经济所需要的创新性质是不同的。互联网经济现在还处于“野蛮生长”期,这和日本基于“精益求精、未雨绸缪、追求稳定和减少风险”的国民性格建立起来的制造业理念迥然不同。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日本整个社会和传统企业太规范了、人的素质都太高了才造成了一种变相的不自由,从而导致了突破性创新的不可行。这也是日企在和主流经济渐行渐远的真正原因。
原文解读
日本,这个在诸多领域依然领先于世界的国家;这个去过的人都会对其的国民素质和生态环境赞不绝口的国家;这个领土虽小但移民却遍布世界、并不断涌现诺奖获得者的国家,近20年却在互联网经济方面与世界主流渐行渐远。既看不到之前和互联网有交集的传统日企的反扑,也看不到日本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崛起。那么究竟日本经济面临着怎样的困局?今天,就让我们从“自由与创新”的角度来思考日本经济衰落的真正原因。
经常与日本有生意往来,尤其是服务于日本客户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
一方面,日本企业一旦和你建立起信任关系,真是赶都赶不走。每次一签就是N年的合同,价格不错,而且付款及时,只要保持稳定供货,就可以生存无忧;
另一方面,作为新供应商,服务日本客户的初期真是艰难。一轮轮的谈判、测试、验厂、建立标准,就算全部通过也可能也只是个第二供应商,作为后备。
上面的两个现象反应出了日本企业的特征:精益求精、未雨绸缪、追求稳定和减少风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内的商业领域,这些企业特征的实现方法成为全球企业研究的对象。为什么?因为制造业、尤其是精细制造业,就是需要这样的企业特征才能确保稳定、高效、低风险地产出产品。就算在互联网经济主导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受益于此的日本精细制造业领先于世界的实例,如汽车、机器人、照相机、音响、液晶面板等。
后来大家发现,这些企业特征的基础其实是日本人的性格。建立于这些性格之上的很多制度设计是其他国家难以效仿的,像“终身雇佣制”、“企业宁可低效率运转也不能轻易破产”等。正是满足了从个人到组织的追求稳定和减少风险的需要,才使得日本企业和企业员工能一生致力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以及技术、流程的改进和精益求精,这样逐步积累起来的企业规范和商业规则使得日本企业在当年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形势下逐渐崛起、扬名世界。
不过互联网经济带来的独特创新要求却让日企一时难以适应。
【自由的沉浮和生死】
企业的沉浮、生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一批新企业崛起的同时必然要有大量的老企业的衰落甚至倒下,而互联网领域这种生死的速度比以前更快。反过来讲,如果老企业明明已经低效运转却一直因为人为干预而不死的话,会占用大量资源,新企业也很难涌现,这恰恰和日本人希望企业能长久经营的想法和商业氛围甚至法律相悖。在这一点上我们只要分别对比美国、中国和日本二十年前、十年前和现在最牛的企业就看得出其中的区别来。
在中国,今天的大部分名企十年前都远不是现在的地位,如阿里、腾讯、百度、小米、京东等;美国的情况类似,Google、Facebook、Amazon那时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但是在日本,虽然丰田、日产、佳能、尼康在各自领域依然强势,但是东芝、索尼、富士、日立等却已日薄西山。关键是新兴日企巨头在哪里?日本人需要自己去思考答案。
【自由的规则】
自由的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没有规则,按照我们熟悉的一个现代词就叫“野蛮生长”。听到"野蛮"二字,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血腥。虽然在当今文明社会,这样的野蛮行为早已不再能被接受,但我们要知道的是,互联网经济在本质上的的确确具有类似的、颠覆性的、忽视现有规则等特质,而这些对于日本这个固守于既有的社会规范、商业规则和企业流程的国家是难以理解的。在这一点上,不仅仅是日本,很多较为保守的国家至今都无法适应互联网经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互联网市值十强全部被中美把持,美国的自由氛围和移民政策保证了对新规则的适应能力;而中国还没完全形成成熟的商业规则,也就无所谓新旧。
互联网经济有什么新规则是传统国家和企业,尤其是日本这样的规范经济体无法即刻适应的呢?我随便举三个例子好了。互联网企业大多不等到产品完美就先推向市场抢占先机,试想日本传统企业怎么能理解这样不精益求精而做出来的产品?互联网企业总是在实战中不断试错,用资本在优胜劣汰中淘出真金,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做前期研究,这也和日本企业所强调的低风险、未雨绸缪背道而驰。互联网企业经常赔钱赚吆喝,不盈利光烧钱,这在重视计划和追求稳定的日企看来,不是逆天经营法么?虽然现今,很多日企迫于竞争也不盈利,但是要知道,这可不是这些日企的本意,只是没法子盈利而已。可是互联网企业前期大都就没把盈利放在考虑的主要位置,而是更看重先发制人。Amazon和京东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正是因为日本整个社会和传统企业太规范了、人的素质都太高了才造成了一种变相的不自由,从而导致了突破性创新的不可行。
【自由:要与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
传统能确保文化的传承,但是过于传统却经常成为创新的障碍。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的传统,我们总会发现其与新事物的难以相容之处,日本正是个极其重视传统的国家。当然,重视传统的不只有日本,像北欧、台湾地区、印度也非常重视传统,而我们也同样看到了这些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不足。比如,我始终认为,印度在拥有着大量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和先天的语言优势的情况下发展仍然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法摆脱很多传统文化、宗教的束缚。
那么难道美国不重视传统吗?中国大陆不也看重传统吗?
我的回答是:美国受益于自由的氛围和宽松的移民政策而保持了打破传统的可能性;而中国大陆在近代经历过几次巨大的文化断裂,甚至造成了中国人一段时间内思想和信仰上的真空,但也因祸得福地解放了一些思想。甚至有时我在想,再过几百年,历史学家会不会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造成文化断裂的事件会有稍微不同的认知?
看来,“自由是创新的源动力”并非一句空谈。我们无意幸灾乐祸于日本经济的一蹶不振,而是要从其衰落中反思中国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中国人经常因为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而被其他国家的人批评,在此我们不该为其辩解或牵强附会地编造出“为了创新”等借口而使其显得合理,因为毕竟我们需要融入世界并被接纳。然而,我确实认为,在中国社会走向规范的同时应该保持一些对于挑战规范的宽容态度。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只有充分地兼顾了自由与秩序,才可能在建立文明社会的同时保持长久发展的活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