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美式帝国,超声波3D打印,吴军谈面试技巧(下),假如生活打击了你的朋友,张瑞敏的读书方法,知识经济的四个观察

罗辑思维【美式帝国】

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是美国从一个区域性的强国,转变为一个世界帝国的关键十年。不过,后来美国形成帝国的方式,和人类历史上的其他帝国,很不相同。

它不是通过占有大量领土和人口,而是仅仅在世界上控制一些点,比如一些岛屿,建立军事基地,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全球投放其商品、服务、资本、制度、文化和影响力。说白了,美国不是“占有模式”的帝国,而是“影响力”模式的帝国。

为什么会这样?美国人有几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我们昨天说到了,就是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美国在北美洲大陆上的扩张,是一种同质化的扩张,所以就可以大踏步地前进。但是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拥有殖民地,就会带来很大麻烦,人种、文化、经济发展水平都不一样。这些地方的人,会接受美国的政治制度吗,会成为真正的美国公民吗?殖民地越多,给美国政治制度带来的风险就越大。

当时美国有不少聪明人知道,领土不是越多越好,不挑不拣地占领一大堆地方,好不容易通过几个世纪打造出来的美国精神,就难免会被稀释,最后没准会重蹈罗马帝国分崩离析的覆辙。

举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例子,战国时秦国凭借武力统一了全国,军事上秦国确实厉害,但是在政治制度和统治策略上没有做好准备。结果就是,统一全国之后不到几十年,秦国像一个巨人那样,被自己的体重活活压垮,不仅新征服的地区没有保住,连老家也被连锅端掉。

美国人不想要殖民地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财政负担。

有一个词,叫“扩张悖论”,什么意思?你看,历史上的那些大帝国基本都是领土扩张模式。新占领的地方,要统治、要镇压叛乱、要保卫,这都是要花钱的。然后还会出现一个可怕的自我激发效应,就是领土扩大之后,会造成军事防卫的新难题,这些难题只能靠进一步的扩张来消除。一旦走上这条路,帝国就成了癌细胞,永远要扩张,要繁殖。最后,维持这些领土的成本,远远超过这些新领土带来的收益,而且骑虎难下,最后导致帝国衰落,这就是所谓的“扩张悖论”。

19世纪末,美国国力强大了,不得不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但是他们看到前面那些帝国的下场,就想着——只要扩张的好处,不要扩张的成本。这才搞出这种“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美式帝国主义。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结果,而要看这个思路是怎么慢慢形成的。要知道,占有更多的东西,这是人类的本能啊。

像英国,其实本来他也是这么想的。19世纪初的时候,大英帝国的思路也是,只占有港口、岛屿和沿海地区,然后通过海军和商船把这些点连起来,有钱赚就可以了。但是后来,从1800年到1900年这一百年里,大英帝国的陆地面积增长了7倍,统治的人口增长了20倍,从一个典型的海洋帝国,变成了一个陆地帝国。你看,这就是过度扩张的陷阱,斗不过自己的深层人性,英国人躲着躲着,还是掉进去了。

那美国人也是人啊,他们怎么克服这种天生的占有欲的呢?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是美国的条件太特殊了。它是一个超大型的国家,国土广袤,有惊人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

美国即使没有全球扩张,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海外市场再重要,在高峰时期,也只消费了美国产出商品的10%。直到今天,全球化程度这么高,国内市场对美国来说仍然是第一位的。这个特殊条件就导致,美国对于搞一个全球帝国的兴趣没有那么大。

那第二个原因呢,就跟美国这个国家的性格有关了。美国的商业文化太发达,有强烈的实用主义精神,是一个“成本敏感型”国家。

徐弃郁老师在研究19世纪欧洲国家外交文件的时候发现,那些欧洲的老牌帝国主义者经常用到“威望”这个词,说明欧洲列强不仅要利益,而且要面子。但是美国的外交文件里很少出现这个词,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是围绕利益来的,所以对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美国就特别敏感。

举个例子,美国和菲律宾的关系。

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从西班牙手里把菲律宾抢来了。当时很多美国人就强烈反对吞并菲律宾,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就是我们昨天说的《海权论》的作者马汉。马汉看起来是一个扩张主义者,但是在菲律宾的问题上,他坚持认为:美国没必要吞并整个菲律宾,只要一两个岛搞个海军基地,保持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有效存在,就可以了。

但是你想,到手的肥肉生生地再吐出来,哪有那么容易?还是那句话,美国人也是人,也有贪欲啊。尤其是当时的美国总统麦金莱,动用了全部政治资源,拼命说服了参议院,通过了吞并菲律宾的法案。

但是,报应马上就来了,美国人担心的“扩张悖论”发生了。

要知道,菲律宾和夏威夷不一样,人口非常多,而且原来就有反抗西班牙的起义军。这时候,美国人一来,起义军就把枪口指向了美国人。1899年2月,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吞并菲律宾的前两天,冲突就爆发了。

论打仗,这些起义军是不行的,但是架不住他们是在本土作战,无处不在打游击战。1899年,美国在菲律宾的军队是3万人,但第二年就不得不增加到6万人,而且镇压手段也越来越残暴。

有一次,有一小队美国军队,被起义军抓了空子,给围歼了,全部杀掉。一位美国将军居然下令,处死了当地所有10岁以上的男人。这个消息传回美国国内,美国人明白了,殖民地这个游戏,一点也不好玩。朝野上下迅速达成了共识,还是要搞“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扩张模式。

当时还有一件和中国有关的事,就是1899年,美国在中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当时是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已经看出来了,中国的清朝是烂透了,那还有什么必要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呢?干脆,把中国瓜分了得了。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都学过这一段,这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抢了青岛和胶州湾;俄国抢了旅顺大连;法国盯住了广东、广西和云南;日本盯住了福建;英国则说,整个长江流域都是英国的。

这个时候,美国突然出来插了一杠子,先后对列强发出了两份著名的“门户开放照会”,要求贸易机会均等,而且要保全中国的领土完整。

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可不是为了什么中美友好关系,从我们今天讲的美式帝国主义的独特逻辑,您应该就理解美国为什么这么做了。

中国那么大的市场,我是要留着做生意的,怎么能让你们分割得七零八落呢?那市场就完蛋了,我美国不要殖民地,你们这些欧洲列强也都别要。

无论是一百年前的美国,还是今天的中国,这种超大型国家的崛起过程,都是一个个的特例。

我们今天说这个话题,不能说美国当年的经验,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有用,但是正如徐弃郁老师说的——“像制度、成本和战略等反复出现的、规律性的要素,可能永远值得我们思考,也永远没有止境”。

王煜全  创新地图|超声波3D打印技术

文章作者:张柳健,曾任Renault Sport声学工程师,法国普瓦捷大学博士生,研究高速流体产生的漩涡及产生的声音。

3D打印近年来十分火热,这个词最初是由MIT发明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的名字,旨在短时间内制造出CAD文件所绘的产品。3D打印也叫做增材制造 ,一个与传统的减材制造相反,利用3D模型数据,通常以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将材料连接起来构造物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制作传统的冲压、铸造、车床等减材工艺难以制作的零部件,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作为传统工艺的补充。

而近期,美国的Fabrisonic公司推出了 “超声波增材制造” 工艺为核心的工业金属3D打印机。这是一种类似于将传统的减材与增材相结合的技术,即采用超声波焊接层层放置的金属箔得出大致形状(3D打印增材过程) ,然后用铣床切割(传统减材过程),以得到最终零件。 这种技术比传统工艺省料,与3D打印技术相比,相同成本下成型件表面更光滑。

之前,Fabrisonic公司推出了两款超声波3D打印机:SonicLayer 4000 和 7200。去年3月份,他们升级了超声波3D打印机,使其可以在普通平面3D打印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维度:在圆柱体表面进行3D打印。也就是将金属层通过超声波增材制造工艺焊接在圆柱体形状的零件表面。这种工艺主要将应用在为各种圆柱体零件、轴、管的外表面添加贵金属层或其他金属特征。最近几年他们一直在开发超声波3D打印所需要的材料。去年12月份,他们声称其使用超声波增材制造工艺的金属材料,拉伸强度达到部分钢的水平,但重量与同体积的铝差不多,这对于对重量很敏感的航天航空工业来说是个好消息。

Fabrisonic公司超声波3D打印机:SonicLayer 4000

其实,对于3D打印,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粉末在激光加热下凝结成物体。而这家位于俄亥俄州的Fabrisonic公司则采用金属箔薄膜,逐层添加,然后增加一些减材加工,以实现良好的精度。虽然Fabrisonic才成立于2011年,但已经开始为NASA、波音等客户提供服务,供应钽、稀土、钛、钨等材料的打印服务。Fabrisonic现在更多的是通过制造服务而不是卖设备获得收入。2016年NASA兰利研究中心与Fabrisonic 公司合作,使用Fabrisonic的超声波3D打印机将传感器嵌入到金属零部件中,以长期监测零件的温度、速度等变量。

1.超声波增材制造技术历史

超声波增材制造是一种基于传统加工工艺“超声波焊接”的技术。超声波焊接是指利用超声波的振动能量使两个需要焊接的表面摩擦,形成分子间融合的一种焊接方式。超声波增材制造就是将这种焊接方式应用到3D打印机上形成的新的3D打印工艺。

在连续的超声波振动压力下,两层金属箔之间会产生高频率的摩擦,而在摩擦过程中金属表面覆盖的氧化物被剥离,进而通过超声波的能量辐射(或外部加热)将较为纯净的金属材料软化填充至已焊接完毕的金属箔片的表面,在这个过程中,两片金属箔片的分子会相互渗透融合,进一步提高焊接面的强度,因此也就可以更好地保留其原先材料的机械性能 ,而后周而复始,层层累加,最终成型。此工艺不同于以往的3D打印的熔融机制,其超声波驱动器对箔施加超声波振动,产生的震动摩擦去除表面氧化物和污染物,同时新的薄片填平原来表面的粗糙,并在压力下瞬时结合形成新表面。

超声波增材制造技术最初于1999年被福特的研究人员Dawn White发明,随后Dawn White建立Solidica公司将超声波增材制造技术商业化。2007年,爱迪生焊接研究所(EWI,一家致力于开发、测试和实施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非盈利性工程和技术组织)和Solidica开始合作,开发了更高效率的超声波3D打印材料。而后2011年,EWI与Solidica合资创立了Fabrisonic并进一步开发该技术,将改进的超声波增材制造工艺商业化,目前也是唯一一家使用该技术的公司。Fabrisonic还得到了Ohio's Third Frontier 基金的支持。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rk Norfolk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的是焊接工程,在创办公司之前就在EWI中领导开发超声波3D打印技术。而现在Fabrisonic公司就位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内一个1.5万平方英尺的工厂里,并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展开合作。现在其使用的薄金属条是委托一家叫做U.S. Foils的公司生产的,而SonicLayer 4000和7200两款机器则由同样位于俄亥俄州的Ultra Tech Machinery公司制造,Fabrisonic公司仅贡献专利。由此可见,Fabrisonic公司深深扎根于整个美国制造链,有助于其更早地步入商业化。

2.超声波增材制造优势

超声波增材制造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在低温下就可以进行3D金属打印。Fabrisonic的超声波3D打印平台工作温度通常小于金属基体熔融温度的50%,因此具有将多种金属类型连接在一起的能力,允许温度敏感材料的嵌入,例如我们能够在打印过程中直接嵌入传感器。而整个工作过程是低温的,也不会损坏传感器。这个过程像是为传感器打造金属保护壳,可以减少对传感器的维护成本,解决由于腐蚀、磨损和冲击等原因而带来的老化失效,延长使用寿命。

而超声波增材制造低温的特性可以更多地保留原材料机械性能,也不会产生热残余应力和热变形。例如,在使用铝的过程中,最高温度低于120°C,由于材料仅被稍微加热,所以材料不会改变晶粒尺寸以及产生相应的变化。其生产的零件内部不会产生热应力,也就不需要对零件进行后处理。可以大大减少生产零件的周期 ,降低公司的库存压力。

举个例子,2016年,NASA兰利研究中心与Fabrisonic公司合作,使用Fabrisonic的超声波3D打印机将FBG传感器嵌入到金属零部件中,以长期监测零件的温度、速度等变量。FBG是一种可以精准地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温度的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桥梁建筑、航空航天、石油化学工业等领域。普通的金属3D打印过程中会产生高温,这会导致嵌入的FBG传感器失去敏感性。而Fabrisonic公司的超声波3D打印机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温度始终低于94℃,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嵌入传感器可以避免传感器被损坏 。经过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测试,嵌入到零部件中的传感器可以正常完成检测任务。

图中为光纤完美地嵌入在金属中,在超声波打印过程中,工作温度为150°C ,嵌入的光纤也不会被破坏 (光纤的危险温度为高于482°C )。打印好的光纤完全被金属包裹,提高了光纤的安全性,就算在恶劣的环境下也不易损坏。

此外,超声波3D打印机还能通过调整超声波的频率与幅度,对摩擦损坏的表面或者裂缝进行裂痕超声波焊修复,实现零件的重复使用,进而节省成本。

目前,超声波3D打印的技术专利基本上由Fabrisonic所垄断。之所以还没有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在于一些技术层面的难题:

超声波换能器的功率限制——由于受压电陶瓷换能器转换效率的制约,实际输出的超声能量难以大幅提高,超声波发生器的频率一般在20kHz左右;

超声波所带来的机械共振——超声波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引入机械振动,鉴于成本的考虑和技术制约,超声波发生器的频率一般在20kHz, 而工件很容易在20kHz频率上引发共振,共振会导致工件基板与上层金属箔片之间的摩擦显著减弱,从而引发焊接质量下降甚至完全失效。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造工件的几何尺寸与形状结构,使得超声波增材制造的普及受到一定的影响。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哈尔滨工程大学对此技术有研究,并和广东的楚鑫机电合作研发。楚鑫机电是超声波金属焊接设备专业制造商,拥有长期从事超声波基础研究和超声波焊接应用技术研究的工程师,所以有一定的基础和技术储备,但也仅仅停留在点焊、滚焊等点、线焊接层面,远没有达到面与面间的大尺度焊接能力。哈尔滨工程大学在2016年发表了数篇论文,但也仅仅属于实验室的成果,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知识小贴士:

更多有关Fabrisonic公司的信息,你可以访问企业官方网站:http://fabrisonic.com.

总结

对于超声波3D打印技术来说,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于低温制造 ,从目前来看,很难被其它技术取代。在制造高精度的零件方面,超声波3D打印机的成本较之其它的3D打印有优势, 制造周期也短 ,打印速度比其它的要快很多 ,一般3D打印速度在5mm/s-300mm/s,而超声波3D打印机速度可达100 mm³/s。而要实现高精度,激光烧结打印技术速度会进一步降低,而超声波3D打印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高精度是由后期的数控加工来实现的。

相信随着技术难点的解决,超声波打印机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

知识小贴士:

一般计算3D打印速度指的都是线的速度,而超声波3D打印机直接计算的是体积。

王煜全,前沿侦察的第331天。


吴军  第211封信丨面试的技巧(下):让对方了解你的价值

我们今天接着聊聊面试的技巧,顺便介绍一下谈判薪酬的策略。

虽然面试的时间常常会有30-60分钟,但是大部分时候面试官在五分钟后就有了决定,是否希望录用这个人。而接下来的时间他们是通过一些试题或者对话来确认他们对面试者的判断。因此,作为面试者,如果不能够在五分钟内让面试官对你有兴趣,就已经失败一半了。

怎样才能让面试官有兴趣呢?首先要做功课,面试其实在面试前就已经开始了。在很多时候,招人公司HR的同事都会通知面试者由谁来面试。如果你能通过一些渠道事先了解他们,那是最好不过的,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他们可能会问哪方面的问题,而且可以在面试中不经意地夸他们两句,绝大部分人都喜欢被恭维。

接下来,就是要在见到面试官时好好表现了。在任何时候,谦虚、自信而落落大方的举止很重要,过度的自信或者过度讨好对方,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一见面的时候,开头十句话讲什么,怎么讲很重要,要认真准备。

通常好的面试官会说一些让面试者放松的话,比如“到目前为止,感觉怎么样”,“今天来的时候堵车吗?”,“昨天飞机是否顺利?”等等。这些话看似是废话,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显然没有对错一说,但是好的面试者会利用它拉进和面试官的距离,通过对话显示出自己的真诚和对公司感兴趣,而没有经验的人只是随便应付两句。

比如说,好的面试者会说,“问我的题目都很有意思,我大部分时候表现还可以,希望接下来能做得更好”,“今天的交通有点堵,好在我留足了时间,到公司时比原定的时间还早了5分钟”,或者“飞机有点晚点,昨天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不过能到贵公司很兴奋”。

不好的回答通常是什么问题都是“嗯,不错,挺好的”这样敷衍了事、毫无信息量的回答。面试者要牢记,面试的过程是沟通,而不仅仅是考试。因此,并非给出一个正确答案就能得到满分,很多时候,沟通本身比答案更重要。

大部分面试官会让对方介绍一下自己,这时候很多人可能是因为既兴奋又紧张,一开头啰里啰嗦地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话,这样即便没有给人留下坏印象,但是浪费了留下好印象的机会。另一种糟糕的介绍就是背诵简历。简历上的文字,面试官可以自己看,再背诵一遍,纯属浪费时间。

好的面试者,会讲自己一两点最吸引对方的话,包括传递简历中没有的信息。这样,面试官就能从至少两个维度了解面试者。介绍自己的时候切忌三件事,除了上面讲的“啰嗦,面面俱到背简历”之外,还应注意这两个误区

1. 吹牛。每一个面试官都反感吹牛的人,尤其是显得比他还牛的人。面试者虽然可以夸奖自己,但是要不动声色地做。

2. 讲对方听不懂的话。很多专业人士做的事情集中在一个很窄的领域,比如搞计算机的,可能是研究图像编码算法的,面试官未必是这个领域的人,如果不能用很通俗的话告诉对方自己的工作,而是讲了一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的技术细节,那么面试官不仅无法判断面试者的水平,而且还会对面试者留下坏印象。

如果一开始的沟通比较顺畅,接下来面试者就要展现自己的技能和各种优点了,让对方觉得自己就是用人单位想要找的人。在面试中,面试官占据主场优势,面试者不要轻易做那些反客为主的事情。

比如Google在面试人的时候通常会问,“你觉得Google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除非被面试的是一个要管理新项目的副总裁,否则面试官在问这个问题时,并非征求面试者的意见,而是看对方对自己的公司有多么了解。这时候,即使面试者自己觉得肚子里有一堆的好想法,他也应该明白那些想法Google可能已经考虑过了,没有采用或许有他们的原因。如果脑子里有这根弦,面试者可以这样回答:

首先讲,你们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很好了。(先肯定对方总是加分的)

接下来可以先说一些铺垫的话,比如“我下面这些想法不知道是否靠谱,或许很多想法你们已经考虑过了,不过我还是讲出来”,然后一二三四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论是否靠谱,对方都不会反感。因为,如果讲得不靠谱,面试官会想,本来他这方面的经验就没有我们多,能想到这些也算是爱动脑筋的人,如果讲得靠谱,面试官会更高兴。

反过来,面试者如果一上来就指出现有产品的不足,如果不靠谱的话,面试官会想,“这个人考虑得很肤浅”。即使是好方法,面试官可能会想,“鬼知道这法子管不管用”。

大部分时候,面试者会表现出“我回答了你们所有的问题,请给我一份工作”这样的心态。而招人单位考虑的是,在所有合格的人中挑选若干个对自己单位未来发展最有用的人。因此,并非合格的人都能拿到那份工作

很多人面试一个或者几个单位,看上去自己符合招人单位的要求,而且面试的表现好像也不错,但是对方就是没有给自己工作。这当然有运气的因素,但是这类人通常是在被动地应对面试,没有让用人单位感觉到自己未来的价值。注意,这里我用的是“未来的价值”几个字,因为用人单位更关心招进来的人今后几年能做什么事情,而不是他们过去已经完成了什么事情

当然,面试的时候不能直接和面试官讲“我对你们有价值,聘用我吧!”而是要委婉地表达出这种自信。有些时候,一些候选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甚至在技能上还有所不足,却也被录用了,因为他们让用人单位相信,自己是能够快速学习的人,在未来的几年里,比其他候选人更有价值

总结一下, 在面试一开始时要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任何时候都是在有效沟通,而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既然是在人家的主场面试,就不要喧宾夺主。要通过沟通,让对方了解你的价值。

最后,再给大家一点谈判薪酬的建议。

首先,对于刚刚走出学校的人来讲,大部分大公司给的薪酬彼此差不多。当然一些小公司为了抢人会多给一点,但是为了多出的一点薪酬找一个自己不很满意的单位不值得。第一份工作多一点钱少一点钱没有什么关系,好单位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对于有经验的求职者,要把重点放在谈判职级上,不要放在谈判薪酬上。大部分公司同一个职级薪酬浮动范围有限,就算是善于谈判,能够讨价还价的余地也不大。比如某公司五级人员年薪是9-12万,六级人员是11-15万。如果被定为五级,拿到12万就到头了。即使拿到了这个工资,一两年后除非被提升,否则会和同职级的同事对标,最终你的工资会向所在职级的平均数靠近。但是,如果一开始能在职级上高一级,工资自然高很多,如果被定为六级,最不济也有11万。接下来,只要表现不差,就会被对标到那个职级的平均数13万上面。

第三,用市场的价格,而不是用人单位里锚定的价格作为谈判依据。很多公司HR的人会讲,“在我们公司里,你这样工作经验的人年薪在9-12万。我们给你11.5万,这已经很高了”。对此,你应该讲,“根据现在市场的行情,我这样经验的人可以拿到14-15万,因此我的要价14万很合理”。通常,在一个公司已经决定录用一个人时,被录用人就由被动方转为主动方了,因此只要提出的条件合理,用人方一般不会拒绝。

希望你的工资能不断上涨!


万维钢  日课185|假如生活打击了你的朋友

继续说桑德伯格和格兰特的《B 选项》这本书。上次说的是个人遭受了不幸,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次我们说如果你身边的亲友遭遇不幸,你怎么帮助他。

我们还是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好学生

咱们上次说了,这本书的第二作者,亚当·格兰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话说格兰特在宾大第一年教课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学生,名字叫欧文。欧文是大学橄榄球队的队员,长得又高又壮,头发还染成橘黄色,从远处看就好像一团火焰,非常耀眼。

欧文的性格特别外向,每次上课都坐第一排,谁一进教室他都热情问好。欧文的心肠还特别好。有一次格兰特让同学们模拟商业判断,结果欧文得分全班最低,因为他非常不愿意给自己争取利益,等于是把假想的公司送给了谈判对手。学期结束的时候,全班评选最受欢迎的学生,欧文排第一。

第二学期,欧文自杀了。

格兰特非常沮丧。他上一次跟欧文单独接触,是几个月前,欧文到他办公室,请求他帮着找个实习的机会,他答应了。自始至终,格兰特没有发现欧文身上有任何想要自杀的迹象。

格兰特回到家里就跟他妻子说,我不想当教授了!我就是教心理学的,我的学生要自杀我居然事先都没察觉。

咱们想想这件事情。情绪这个东西,并不是你想理性克服就能克服的。它不是什么转瞬即逝的虚幻想法,而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它甚至可能是一个症状,一个疾病。

那么当身边有人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你就应该设法干预一下。那你怎么干预呢?

2.两句正确的话

桑德伯格在书里说,如果一个人刚刚经历了不幸,他周围的人会在两个想法之间斗争。一个想法是我想赶紧去帮助他,问问他过得好不好;另一个想法是如果我提起这个不幸,会不会更加刺激他?

所以很多人就不知所措,见到这位遭遇不幸的亲友不知道该说什么。有时候明知道此时此刻亲友非常难过,但是你还得假装不知道,跟他说些别的事情。英文里有句成语,叫“屋子里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思是说每个人都知道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但是大家都不提 —— 就好像现在屋子里明明有个大象,可是人人都假装没看见。

桑德伯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她身边人的经历说明,你应该把这个大象说出来。事实是就算你不提,这位朋友也是每时每刻都在经历悲伤。你提一下,让他倾诉一遍,这其实是个安慰。

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是,面对亲友的不幸,你要跟他说的正确的话,一共有两句。第一句,首先向他确认,你知道了他的不幸。第二句,提出帮助。比如你可以这么说:“ 我听说了你的事,我知道了。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我随时都在。 ”

咱们再回到欧文自杀的事情。格兰特后来了解到,欧文之所以自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生理疾病。作为橄榄球运动员,欧文的头经常被撞,他因此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脑部疾病,这个病会让人抑郁。所以抑郁症并不都是遇到什么想不开的事儿,生理原因也会导致抑郁。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抑郁,亲友出手帮助一下,开导开导,总是好的。格兰特就想,那我怎么避免这样的事再次发生呢?他不可能跟自己班上上百个学生都建立无话不谈的亲密关系。格兰特想到了一个办法。

在新学期的第一天,格兰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他说,将来你们不管是什么原因,遇到什么事,需要心理指导的话,马上给我打电话,任何时间都可以。

事实上,很少有同学打了这个电话。但是格兰特知道,这个电话非常重要。这里面有个心理学原理。

3.孔雀翎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人员招募一批受试者,让他们在实验室里做一些很难的解谜的题。如果你集中注意力,这些题都是能够做出来的。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实验人员给他们播放噪音,噪音让人心神不定,根本就无法集中精力解题,受试者的成绩都很差。

在下一个实验里,实验人员给受试者提供了一个按钮。实验人员跟受试者说,如果你觉得噪音太大,到了你根本受不了的程度,你可以按一下这个按钮。你一按按钮就能马上让噪音停下来。然后再让这些受试者在噪音中解题,这一次他们的成绩都非常好。

关键在于,第二次实验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哪个受试者按下了那个按钮。

仅仅是知道这个按钮的存在,知道自己对噪音有这么一个最终的控制权,受试者就能表现得比没有这个按钮的时候好很多。

这个实验让我想到一本古龙小说,叫《七种武器之孔雀翎》。小说主人公叫高立,因为做了正确的事儿而跟人结仇,敌人大模大样地明确告诉他要来杀他。高立担心打不过,很害怕,就去找自己的朋友,孔雀山庄庄主秋凤梧,借一个武器,叫孔雀翎。孔雀翎是威力无比的终极武器,一出必胜。

可是秋凤梧一开始并不想把孔雀翎借给高立。高立再三请求,秋凤梧没办法只好同意。秋凤梧说,孔雀翎你拿去可以,但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你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使用孔雀翎。高立答应了。

高立带着孔雀翎,充满自信地回到家里等着敌人。敌人来了,高立气势十足,动起手来轻轻松松就杀死了敌人,根本没用到孔雀翎。

高立把孔雀翎归还秋凤梧的时候,秋凤梧告诉了高立实情。原来真的孔雀翎已经被遗失在泰山之巅了。秋凤梧给高立的孔雀翎其实是假的。秋凤梧说,以高立的武功,江湖中很少有人是他的对手,但是高立缺乏自信。他把假的孔雀翎借给高立,因为“孔雀翎并不只是种武器,而是一种力量。”

小说最后,古龙说,“所以我说的这第二种武器,并不是孔雀翎,而是信心!”

噪音实验里的按钮就是孔雀翎。这个孔雀翎带给受试者的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一个控制感。不管你多吵,只要我一按按钮,你就会立即消失 —— 只不过我现在选择不按。这个尽在掌握的控制感,这个终极的选项,才是真正的信心。

格兰特把手机号码写在黑板上,他就给全体同学提供了一个孔雀翎。你们如果真的出了心理问题,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别忘了你还有一个选项,那就是我。事实上很少有同学打他的电话 —— 但是因为有他这个电话,所有同学都有了控制感。

|我的评论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联想到我们专栏以前说过的内容。比如我们在《这时候和那时候的亚当·斯密》这期专栏里说过,分享悲伤可以减弱自己的悲伤。我们在《怎样快速跟人建立亲密关系》这期专栏里说过,分享悲伤等于暴露自己的弱点,而暴露弱点可以迅速拉近两个人的关系。我们还在《给你一点虚幻的控制感》这期专栏里说过,给人一点控制感,哪怕仅仅是个错觉,都能让人的感觉变好。所以你看,从理论知识角度,你应该经常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连接在一起。

但是理论归理论,我自己并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打击,也没有帮朋友减轻过打击。我看这本书最突出的感受,是桑德伯格失去亲人,连我都感到很难过。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情绪,就好像在读一本小说。

读这样的书,也许我们收获最大的,还不只是知识和技术,而是我们能变得更成熟一点。  

|由此得到

如果亲友遭受不幸,你要告诉他你了解他的痛苦,而且你愿意帮忙。帮忙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一个选项,提供一种控制感。

事实上,就算你没有孔雀翎级别的力量,也可以帮忙。

桑德伯格在书中还有个故事。她一个同事的儿子病了,顾不上吃饭就一直在医院守护儿子。这个同事的朋友给他打电话,电话里只问了一个问题:“有什么东西,是你*不想*加在三明治里的?”

朋友没有问他需不需要帮助,而是直接提供了帮助。这个帮助不是孔雀翎级别的,但是它也有一个选项,在这个最焦虑难过的时刻,给人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控制感。

所以我们说的这个武器,也不是孔雀翎,而是控制感!  


张瑞敏自述:我的读书方法

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的实用主义读书法。

首先,张瑞敏说,自己平均一周会看两本书以上,一年下来大概要看一百多本书。这么大量的阅读,张瑞敏有两个方法。

其中一个方法是,读书要把自己放进去。如果读书不把自己放进去,可能你读了以后什么都忘记了。比如张瑞敏一开始读的更多是管理学方面的,后来包括读哲学、古典文学,都是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摆进去。他认为,如果你读书的时候不把自己摆进去,可能你就读不进去。

另一个方法就是抓住20%的要点。张瑞敏认为,一般的书都是二八开,20%是非常核心的东西,80%是为了描述核心而产生的,只要你抓住那20%的要点,就抓住了这本书的核心意思。所以张瑞敏读书的时候,都会先快速地把书浏览一遍,找到有用的要点,再集中仔细看。在时间分配上,张瑞敏是把各种零碎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他说自己现在读书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不看书会觉得少了什么。这么多年累积下来,读书的量自然就比较大。

随后,张瑞敏说,自己的阅读是实用主义,读书都是为了管理。在管理方面,他主要读两类书,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还有一类就是国外的管理学思想。在采访中,张瑞敏介绍了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书和作家,并且做了点评。

在中国传统方面,张瑞敏提到了儒家经典和《道德经》。张瑞敏从管理的角度,把儒家的“四书五经”提炼成四个字:“内圣外王”,但在实践中,张瑞敏把顺序改成“外王内圣”。什么意思呢?张瑞敏解释说,比如“外王”就是我定了创立世界名牌的目标,再倒逼“内圣”,也就是倒逼我的学习。张瑞敏说,传统时代,可能儒家文化更合适,因为它体现了团队精神;但在互联网时代,可能《道德经》更切合实际,像“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这样的道理,对我们现在实际指导意义会更大。

在国外管理学方面,张瑞敏说自己主要读的是彼得·德鲁克系列。他认为所有的管理学方面的书,没有谁能像德鲁克写得这么高明。德鲁克从来没有直接说管理应该怎么管,而主要讲“人”,外部就是用户,内部就是员工;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并不是拥有下属,而是拥有成果。这个思想跟一般的管理学完全不一样。

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对张瑞敏影响最大的是凯文·凯利。凯文·凯利的《失控》、《必然》给了张瑞敏很大的指导意义。张瑞敏从凯文·凯利那里明白了什么是零距离,什么是去中心化,最重要的是明白了什么叫“自组织”。

此外,张瑞敏说:在管理模式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牛津大学的丹娜·左哈尔。中国企业家都应该读一读左哈尔写过的《量子管理学》。这本书通过量子管理学的概念,一下子把经典管理学从理论上给推翻了,如果说原来那套管理学全是牛顿思维,现在必须是量子思维。

最后张瑞敏还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另一本是《大爆炸式创新》。张瑞敏说,他还读了很多类似的书,大体分类一下,主要聚焦在改变观念上,这才是最重要的。


理解知识经济的四个维度(这跟维度有关系么?这不就是作者的四个观点么?)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上的知识服务、付费内容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未来的十年,这个趋势很可能彻底改变我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习惯。我们该怎么理解知识经济呢?

第一个维度(观点),人们愿意为知识和信息付费,是精神的消费升级。比如每天更新内容的知识服务,会给用户带来一种贴近感;精心打磨的内容既让用户学到了知识,还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方军认为,内容付费兴起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稀缺,而是因为现在的知识太多了,多到人们都没办法选择,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来进行筛选。另一个原因是,外部世界快速变化,人们需要重新开始学习,用知识来消除焦虑。尤其是现在由于担心人类智能被机器智能超越,越来越多的人迫切渴望认知升级。

同时,技术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比如智能手机普及,流量费用下降等等。这些基础设施为知识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维度(观点),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向内容出版的产品形态转移。

未来媒体、内容出版、教育三者之间会逐步融合,大趋势是媒体和教育往内容出版方面靠拢。你看现在,不管是媒体还是教育,都要生产(像书一样(的出版物))直接交付给用户的产品因为从内容的生产者角度来看,内容出版这种产品形态是最容易交付、最有效率的一种形式。不过,用户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买回家消化不了怎么办。方军认为,内容付费还有改进的空间,等这种改进达到一个拐点的时候,还会回到教育。比如现在的知识产品服务里,课程就越来越多。

第三个维度(观点),知识经济的产业格局是平台化。

目前有两种平台逻辑(这已经是常识了,就当回顾),第一种是电商逻辑,那些看起来像淘宝、京东,什么都卖的知识平台,多半采用的就是电商的逻辑。另一种是社区逻辑,或者叫做社交逻辑。这种平台往往有过去的用户群做支撑,比如知乎、微信公众号,都跟社交紧密相关。

第四个(观点)知识生产者的机会就是把知识产品化。

知识产品化是知识经济极其关键的环节,用户在知识市场当中购买的不是知识,而是产品或者服务。用户接受信息和知识,需要解读,产品化就是要确定什么内容帮用户解读好、什么内容留给用户自己解读这个分界线。

再说说怎么分析知识经济的商业模式。方军提到了一个工具:知识商业画布。分析一家知识服务公司的业务逻辑。具体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公司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平台,还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第二,信息与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资源方是谁。第三,获取收入的产品是什么。第四,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组成的社群是什么样的

从这个工具也可以看出来,知识产品服务的方式,会受到很多关系的影响,比如生产关系、消费关系,以及运作社群等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激光技术出现于60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70年代初期。最早的激光发射器是充有氦-氖(He-Ne)气体的电子激...
    我是嘻哈大哥阅读 3,046评论 1 6
  • 昨天,被誉为中国手机开创者的小米,正式发布了黑科技满满的新手机小米 5s。别的不说,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黑...
    每日一看阅读 807评论 1 0
  • 前些天,一个问答平台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意是说一个女孩和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孩在大学学生会共同工作了一年多,配合默...
    一笑杂谈阅读 501评论 1 3
  • 不知不觉,又到了过生日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是低落,但现在慢慢慢慢都好了起来,或许吧,对你没有过多的期许,因为你...
    末生不知愁阅读 195评论 0 0
  • 这天气,舒服到有恋爱的感觉 我好想你……你呢?
    高国恒阅读 2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