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周一生病了,低烧了喉咙疼,请假在家休息了一天。
周二一早,看着弟弟起床磨磨蹭蹭的样子,就知道他还想继续待在家,不想去学校。当时内心是纠结焦虑的,忍不住开始了苦口婆媳的劝说:
身体感觉好了,就要去学校了哦~
有点点不舒服就不去,这是偷懒的行为哦。
如果一直这样,将来一点点小困难就可以打败你了!
你好几次都是这样了,以后养成这样的习惯怎么办?
……
随着焦虑的升级,劝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我觉察到自己情绪要失控了,只能赶紧走开,留孩子自己待一会。
现在回过头看,对孩子的“劝说”从当下开始不由自主的蔓延到未来,不断脑补还不存在的问题,结果越说自己越生气,不知不觉的滑向焦虑的深渊。
最后,弟弟没去上学,他选择在家跟着课表自己学习,并且自己说周三的时候去上学。
白天在家,我写好“交流本”之后,把本子递给了弟弟,下午时间他递给我时,在本子上留下了下面这张图:
看到弟弟能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我是惊喜又感动的。“让子弹飞一会”,孩子一天不去上学其实真不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也离“偷懒”、“养成习惯”还有很远的距离,的确是我过于焦虑。而弟弟能有为自己负责、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也比想象中要用心很多,白天很认真的学习上课,也懂得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争取机会,安排时间。
在给孩子的回复中,我跟他聊了我对于“不想做的事”的看法,不期待孩子能立刻明白我的意思,我想在他要做决定的时候我支持他,在他担心失败的时候我接纳他鼓励他,未来他一定会找到更多前进的动力,去克服自己的“小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