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都懂,做就不会?我们来看看根本原因!

往往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往往很容易轻易丢掉。

这句话是对一个生活常识的解释。很多学生就是如此,在老师教的时候,有心没心地听,之后在考察知识点的时候发现他忘了大半,一问三不知。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将从多方面论证其原因。

1.认知失调理论

这是1957年费斯汀格提出的。

认知失调是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通俗易懂来说,同学们不认为知识能够这么轻松得来。所以他们对学校老师讲的知识产生了抵触心理。而很多学生在做题时自己推算出来的模型,由于是经过自己努力得到的,所以往往会被同学们牢记。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老生常谈了,如果不去复习,第五天就能忘一半多。很多时候并不是上课没认真听,重要的是要课后复习

3.缺乏扎实的基础

很多老师推导的东西,听老师是较为容易的。但老师是将很多基础性知识默认学生全会的。而在自己推导的过程中,很可能缺少这些知识导致不会做题。

4.对新知识的排斥

在新知识信息量过大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排斥现象。这是因为同学们认为获得新知识是痛苦的。有时,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也会对新事物排斥。

5.大脑本身的衰退

人的大脑容量有限,衰退是大脑有效容量保证的需求。是外界无法改变的。

6.干扰

遇到相似内容,或者是在获得内容时,内容影响不如外界影响。比如,老师上课如果有心没心地听,很容易开小差就是这个原因。

那我们应该如何改正呢?(小点很简单,都不展开了)

1.及时复习

2.夯实基础

3.紧跟老师节奏

4.保持严谨态度

5.亲力亲为

这点是里面比较重要的

只有自己跟着老师做过了,才知道所学的知识点的难度,不会照成知识点很简单的假象。只有课堂上去做,才能了解到知识点的细点,知道老师不讲的内容。

6.良好的学习习惯

7.教同学

这个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法,在教同学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从了解变成应用,深化记忆。

8.课前预习

9.减少诱惑(笔袋少放花里胡哨的文具)

10.独立完成作业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最重要的就是要跟上老师节奏。为了跟上老师节奏,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按部就班地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