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妮(广西)
这个月来,我找到了一个朋友的机构,做起了一个非正式的托育老师,工作之余,晚上要陪一个小学二年级男生写作业。
还没有遇上他的时候,我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是要解决孩子的阅读困难,引导孩子们正确对待阅读积累和综合学科的交叉运用。
这个方向不是要针对孩子的分数高低,直接填塞学科知识,而是以这些孩子们和家庭成员作为案例,搜集各个家庭中孩子的生活细节、习惯和特征、特长和潜能,还有短板、不足。每天建立自己与各位同学的沟通档案、以每周照片、朋友圈文案、家庭档案的形式,来记录家庭成员在孩子们关键期的秩序感、自我价值感与语言表达、心理感受力等方面的素材,并以此综合分析每个幼儿的发展空间和个体优势。
以工作对象为4个幼儿为例,4岁多的女孩,其他3名是2岁多、接近3岁。前者来自母亲带的二宝家庭,有个姐姐,妈妈生下她后身体不太好,又要创业,又要照顾老大的幼小衔接。这名幼儿的口齿言谈上咬字不清,还需要妈妈重视每日单独陪伴孩子,而不是忙于家务。其他3个是来自有大宝的多元家庭(和祖辈一起照看孩子),幼儿在穿衣吃饭的独立性、自主玩耍的秩序感、聆听和对话交流、社交关系中的冲突方面都有改善空间。
由于老人们包办幼儿的很多事情,就出现了语言行为上破坏幼儿专注力、二宝和大宝关系的不当引导、敏感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等问题。多数父母专注于工作和事业,父母对孩子的物理陪伴会过多地给予大宝,在心灵陪伴上,祖辈就把爱给了孙辈。
二宝需要的情感和被尊重的需求就被贴了“爱护”的标签,祖辈的勤快和包办,过多地妨碍了幼儿的自主探索和主体自我价值感、成就感、自信等方面的发展。
从近期设计的投乒乓球、剪纸、吹泡泡的游戏中观察到孩子的逐物能力、身体力量和平衡感上各有差异,完成玩具归类的整理能力还有待提升。前两周的托育园下午茶活动中,有家长(外婆)分享自己带娃的智慧和苦楚(让孩子找回家的路);也有母亲把孩子交给外婆带,后来回家后母亲没有能平衡大小宝的陪伴需要,孩子23点后才睡觉,令外婆身心俱疲。
这类现象对比另一个案例:晚辅导的二年级男生,几乎就出现了有因必有果的情形。这位同学幼儿时期由姥姥带大,上小学后回到母亲身边。由于父母期望值高、教育投入上重视钢琴和写字、重视分数和结果,部分地忽略了同伴关系和自我成长部分,导致孩子自信不足,有电动手表玩抖音和奥特曼玩具,专注力不够、学习定力和兴趣不强。待人接物、聆听能力和自我价值感方面都需要加强,同时还出现学区房家长焦虑感、学校同学集体卷等负面情况。
作为学习记录者,近2个月我采用故事阅读录音、文字图片反馈、语音留言等方式上与家长们保持互动。站在我这样一位14年大学从教经验的二宝妈妈的育儿角度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自然、体能、性格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整理和搜集,以便于开展案例推广。
作为见证者和学习者的我,在跟随韦志中老师的心理合作社学习的7个多月来,坚持打卡记录,工作中做到有文字输出和保持与家长聊天的互动;短视频输出和朋友圈输出为辅,持续浸泡在心理合作社,坚持自我成长的路径。愿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于阅读教学、青少年心理辅导会有小小的进步!
感恩韦老师建立的心理合作社大家庭,也非常感恩陈虹副社长的指引!因为一年前我是处于抑郁症的状态,通过自己学习自媒体,进行小红书和短视频、直播的输出,现在我已经完全恢复了一年多以前的身心状态!愿跟随心理合作社学习的路上,可以更多地参与案例学习、专业心理学和团体心理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