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的前言:
最早萌生在网上写一点东西的想法是2018年的元旦,那是我登上讲台的第15个年头。不知不觉间,我也从当初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现在捧着保温杯喝着枸杞茶的中年油腻大叔。
回顾过去的那些年,我一直有个心债未偿。那就是,每当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总有学员会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到底怎样才能做好一个企业呢?”面对着学员真诚炙热、渴望答案的眼神,很多时候我都极不愿意用咨询顾问的那些套路去敷衍。但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从哪里谈、谈哪些内容、谈到何种深度确实很难把握,也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日积月累,这个问题给我带来的愧疚感也越来越重。于是,我决定抽出点时间,码一些文字,慢慢还债,希望能够给仍有困惑的企业经营者们些许帮助。
起初,我翻阅了自己十多年来零零散散写的心得笔记,试图从中找出一条主线,将纷繁琐屑的答案串联起来。历时半个月的整理、归类工作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我拾回了不少散落在记忆角落已经蒙尘的好想法;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足迹。看到多年前笔记中那些稚嫩、生硬的想法,再联想起那个时期自己故作严肃、煞有介事的上课口吻,我总会忍俊不禁。但我必须得承认,认知,需要时间的历练才能愈发深彻;思想,需要反复的琢磨才会更显清晰。就好比近期火热的关于“舒适区”的话题,我在06年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也曾一度以之自勉。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这纯粹是一个为了打鸡血而诞生的理论。三个区域的边际界定究竟是源于自我内心的判定,还是取决于别人的眼光?不管是为了迈出而迈出,还是为了别人一句“这个人不甘于久居舒适区”的夸赞而迈出,其本身都已经着相了。更何况迈出舒适区与成为更好的你,之间没有任何必然关联!
有收获的同时,也有失落,因为我仍然无法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来把那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讲清楚。交出一份让新司机能读得懂,又让老司机有启发的“答卷”真的很难。
就在我苦思而不可得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家的熊孩子找我帮他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最初,我想让他选一本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敷衍了事,但孩子却不同意。对军事极感兴趣的他从书柜的角落里翻出来一本《孙子兵法》,一定要我陪他读。我一下子联想到,从张瑞敏到孙正义,从松下幸之助到罗杰·史密斯,这些商界传奇都是《孙子兵法》忠实的拥趸,或许我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再次快速的翻阅了一遍,结合前几回读时的心得摘要,顿觉豁然开朗。
《孙子兵法》之伟大,除了它高屋建瓴的宏大器局和洞若观火的真知灼见外,其论述脉络之清晰,问题思辨之深彻,委实令人叹为观止。于是,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以《孙子兵法》为辅助,在兵圣光照千古的火炬指引下,循着先哲的思绪将商业江湖的种种疑难杂症梳理清楚。
用一部军事著作来论述经营企业是否合适?我想众多商界大咖之所以对《孙子》推崇备至,肯定是有原因的,带兵打仗和用钱做生意在本质上极为相似。一句话可以概括之:两者都崇尚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遵守实用主义的原则,利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巧妙解决对立统一的矛盾。
首先,随着科普力度的不断加大,无论在兵在商,乃至百姓日常,现在的人们更愿意去“尽人事”,而非一味坐“等天命”。时至今日,唯物主义思想已经主导了除宗教、心理学以外的绝大多数领域。
其次,兵家言利,商家也言利,目标可见,行动可为,有用即真理,这就是实用主义原则。
再次,在我们身处的世界里,绝对意义上的非黑即白、非真即假的事务很少。大多时候,我们更像是在亦黑亦白、亦真亦假的地带摸索前行。比如,军事上,“惨胜如败”一词就是典型的辩证思维方式;生意场上,类似“赔本赚吆喝”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不到最后关头往往很难界定究竟是赚还是赔。所以,在商业环境中,辩证的思维方法要比逻辑的思维方法拥有更广袤的适用空间。
最后,什么才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呢?兵家有胜负、攻守、奇正、虚实等等,商家有盈亏、买卖、贵贱、丰俭等等……类似这些,就属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至于如何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甚至利用矛盾的方法,孙子已经将其分拆在《十三篇》的字里行间,悉心研读,用心揣摩,奥义可得。
言归正传,为了更好的解读,先让我们回到2500年前——那个故事开始的地方……
《孙子兵法》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为什么说兵者,国之大事?这里面其实强调了一个最基本的国家发展的逻辑:赋税是国家的最主要收入来源,这些钱进来之后,必然有一部分要用于军队建设。军队的作用有两方面:一者,保家卫国、维持稳定。在私有财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国民才会全力去创造财富,士农工商也将愈发繁荣。像慈禧太后为了给自己开一个生日趴,削减了北洋水师的军费,其实就动摇了国土安全的根基。
二者,开疆拓土、掠夺财货,通过统治更多的人口、土地、钱财来增加税本,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力。秦国在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六国的一百多年里,每次重大的军事行动都是为了人口、土地和财货去的,从来没打过意识形态上的仗。正因为有这个逻辑为基础,在后文中孙子才提出了“以全争于天下”的思想,并开枝散叶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等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所以,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用钱做生意’,都需要先弄清楚一件事——国家(企业)发展的逻辑是什么?
说了那么多,又是死生之地又是存亡之道的,还让人不可不察。那问题又来了,应该怎么“察”?在孙子的思维体系中,养多大规模的军队、打多大规模的仗、冒多大的风险谋多大的利应该是一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帐。故此,才将《始计第一》列于十三篇之首。这里面孙子所推崇的“计”是精准的计算和客观的比较,是严格的筛选和切实的规划。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公司想在某地设立一个分支机构,应该注册成一家“子公司”还是“分公司”?在没有思路、没有数据之前,你是很难做出正确决定的。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点,你得知道两地的税收情况。
如果总部所在地有税收优势的话,注册分公司并汇总纳税将是较好的选择。此外,分公司起步阶段的亏损也可以冲抵总公司的利润,减少纳税。但如果新公司所在地税收更优惠,则注册子公司会更加划算。若是子公司能够短期内盈利而该地又恰好有最初几年的税收减免,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这个过程就是“计”,不是随意拍脑袋,也无需经天纬地的非凡智慧。当然,由于上面的问题考虑因素较少,所以做出正确的决定相对简单。如果遇到类似媒体投放、渠道激励、产品定位这些复杂且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