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回顾
本章较短,主要论述了杠铃式学习的策略。
杠铃式学习,是指将少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传统教育内容,也就是学校规定的内容,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博览群书。
传统教育具有领域依赖性,也就是无法将学习的内容推广到其它领域。作者认为在健身房练习举重或者哑铃的人,无法在野外搬起一块石头,对此我表示怀疑。
博览群书,可以快速建立各种连接,更多的机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自主地学习。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可以很快忘光了,但是自己看的东西却记得很牢固。
另外,作者认为,每天把自己的行程排满并严格执行的人,反而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
额外的,作者自己记录时间,每周阅读时间要达到30小时以上,认为多动症是很好的事情。当然,在作者批评书呆子呆板地应用数学时,我们正好可以用他看不懂的数学运算来羞辱他。
二.逻辑比较
1.生物学家和知识分子威尔逊曾经被问道,什么是儿童发展的最大障碍;他的回答是足球妈妈。
相关资讯显示,美国部分家庭将足球妈妈活动当成一项重大投入。而目前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孩子要报兴趣班,更多的时候,并不真的感兴趣,而是为了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2.我相信的是,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私人图书馆,并花费时间漫无目的地(但理智地)遨游在我们随机学到的知识中,那他不上学也可以成为一个智者,而不会成为书呆子。
得到专栏里,唯一感觉博大的专栏就是熊逸,建议对国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剥离国学的神圣外衣,将其放入人类文化长河的适当位置,才能客观地认识到其背后的意义和局限。
3.这些人连休息的时间也要仔细算好,分秒必争,就好像他们的生活永远夹杂在各种约会中。现代化的使命,看起来是压榨出生活中的每一滴可变性和随机性(正如我们在第5章中所看到的),但结果却具有讽刺意味,因为这只不过徒增了世界的不可预测性,就好像机会女神不管如何都会掌握最后的话语权一样。
所以对高度自律精准生活的人群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但是过犹不及,我不认同这个观点。生活只会奖励严格自律的人。
当然,没有人会像作者说的那样,将一身日程都安排出来,啥时候踢球,啥时候去认识新朋友参加聚会,将每一个特定的时间都安排出特定的事务。
4.在生活中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将不可叙述的事物误认为是愚蠢的东西。
不可证实的东西边认为不存在或者错误,我觉得和菜头近期对地震云的文章,就是这种错误的典型。
三.总结
1.采取杠铃式学习?
如果主修专业选错了,那么使用杠铃式学习也未尝不可。
如果没有,就应该反杠铃式学习:将大量时间用在你的专业上,留少部分时间用来博览群书。
2.自律使人生活僵滞?
生活只奖励自律的人,需要自律,才能自立。当然,在自律中是有自由度的,过犹不及。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那类人,现实中万里无一,而大部分人基本的自律都没有做到,不要被作者带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