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俗语典》

第一眼

当我在图书馆最底排的书架上看到他时,他有点委屈。小小的身子夹在一众高大威猛的书中间,更别说这黑黑的一小个,看起来颇可怜。

直觉让我把他救了出来。

看上去有些年份了。

我手心有些冒汗。

他确实是很老了。

幸好还有层塑料壳子包住他,不然岂不是要烂掉。只是那黑黄色的书页,风烛残年。还有小虫子结的网,脏兮兮,吹都吹不走。翻开,是那种把粘连的东西掀开的声音,呲呲的,哔啵哔啵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眼。

我习惯性地把书翻到正面。

嗯?黑漆漆的,不对,我拿反了。

赶紧把书翻反过去。

我蹲在图书馆,暗暗的,差点没看到那几个字——“俗语典”。赶紧站起来跑到亮处,三个字周围还有古朴的花纹,想来当年他出世时,也是低调奢华的宠儿,让好些人都爱着他,当做宝贝。花纹和字,我猜应当都是银色的,不然何至于让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都看不清,总不至于我眼睛度数又加深了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翻开。

“胡朴安等编”。

这应当是个有趣的人。莫名有点喜欢他。

“上海书店出版”

想要去看看。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眼。

重印前言。

讲了这些——

什么叫俗语。

俗语历史悠久,追根溯源是美好愿望。

俗语寻根,南朝梁代刘霁《释俗语》就已开始。后代考证学者却失了前人“博涉多通”的德行,著书内容分散不完备。现代语言文字学者胡朴安著成《俗语典》一书。

寻根之书,原版难觅,用1922年上海广益书局原版影印重版。内容虽有封建迷信俗语,但使用者多为专业师生,故不删改。

“本书是在胡朴安主持下由一个家庭小集体协作编辑的产物。参加工作者有其三弟文学家胡怀琛(一八八六——一九三八),其夫人朱昭(一八九〇——一九六六),其女国画家胡渊(前妻所生,一九〇一——一九二六),其长兄之子道吉(一八九四——一九五八左右)与道和(一九〇三——一九五八左右)。”

!!!!!!!!!!!!!!

内心除了惊呆就是惊呆,我现在对他们一家人都是敬服的!我觉得我要去百度一下这一家大师级人物了。

之后还有写此书较其他书优点在于收录很多没有过的俗语,举例如“良医之门多病人”“欲人不知莫若不为”“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等。

落款“上海书店,一九八三年四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四眼。

《俗语典序》

如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俗语典序一》

如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俗语典序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俗语典例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命名,每集分部按照康熙字典编排,每部按照笔画多少排列。每句俗语按照第一个字编排分别归部。

里面有一句话“然有一俗语必举一书惟一夫一妻条……”

你看这个人啊,多有意思,把举例比作夫妻,严谨中又透露出幽默。

心中欢喜极了。下面是目录截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看他们一家子。空白处还有画,应该是他女儿所画。这其中的温馨可爱竟然让我在寒冷的图书馆里生出许多温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一眼。

突然有种冲动,想问阿姨可不可以卖。我这私念竟然又起了,不过还是留在这里吧,供后人赏阅。

轻拭灰尘,放好。

离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11.0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万年历 奥林匹克日 星期五 第25周 2017年6月23日 农历 五月小 廿九日 丁酉年 丙午月 辛巳日 宜 嫁娶...
    二燕的燕阅读 490评论 0 0
  • 六月的大雨 冲散了时光 也冲散了我们 从此,在我的心里 始终丢不下个你 你还好吗 我关上了这扇门 不知何年再推开进...
    qinchao_阅读 201评论 0 1
  • 存在感,因为父母很少关注我所以我要做出一点什么事情,为的是获得父母的关注,多少年轻人心里面有过这种想法,或者直接做...
    甜心教主阅读 96评论 0 0
  • 现在,对,就是现在,茫然,无措,我是一如既往的向前,还是有所选择,心里烦透了,难道自己真的就什么都干不了,哎!走一...
    迈可风继续吹阅读 147评论 0 0
  • 像我这样的人注定活不长久。 像我这样多愁善感,敏感的人注定不会活得太久,因为我这种人总是生年未满百,常怀千岁忧...
    晨定阅读 1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