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怪的家

见怪的家

炎炎夏日,见到绿皮红壤的西瓜难免动心,就像在一所理工大学看到美女一样,总想勾搭勾搭,便顺手掏掏腰包,买一个大西瓜回家。

说起西瓜,不禁的想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总是吵架,年长的不知谁对谁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公公买了一个西瓜,给他们一人一半,但条件是吃不完的就给对方吃。

这个故事的结果暂且不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吃?

答案肯定五花八门,当然也有那种非常投机取巧的回答方式,对于这种人我只能说,你好“聪明”。

事实上,这个故事的结果很简单,丈夫拿起西瓜就是一通乱吃,坑坑洼洼的,留下的是瓜皮周围的浅红色,妻子在半个西瓜里吃了一半,留了一半。

这里我倒不是想表达说丈夫比较能吃,所以吃了个差不多,妻子胃口小,只能吃一半。这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性格的使然。

人的性格有很多种,我不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是精神病院的精神病医生,所以性格这个东西我只能浅尝辄止,动动皮毛罢了。

我喜欢听一个人讲述他的故事。讲述他生活的城市,讲述他生活的家庭。在遇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我会通过他的动作,他的说话表情,去分辨这个人内心的想法,这个人的性格。当然,这些都是为了能更好的与他相处。

说到这里,想必上面西瓜的故事我想表达的意思也就一目了然。答案很明显,吵架的关键点在于丈夫,就凭那半颗吃完的西瓜。丈夫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妻子想的总是别人。两半吃剩的西瓜,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有人说,现在的教育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与素质。

相信大多数的人对中国现有的教育方式除了喷还是喷,什么素质教育呀,什么应试制度的……总之,说起来,赞同现行教育方式的的人少之又少,这或许是有钱人的孩子都出国的原因吧。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是我们学校的教育制度出了大问题么?大家都在同一所学校上课,结局却五花八门。

有一句话: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九十年代的中国,在我生活的那个弹丸之地,没有便利的交通,缺少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所有的娱乐都来自于大自然,以及众多的兄弟姐妹,同龄伙伴。

当我读大学的时候,偶尔和大学室友谈论起儿时的回忆时,我想到最多的是几个小伙伴一起打打闹闹,调皮捣蛋。作为南方独生子的室友,给我的回答却是各种电玩游戏,动画动漫。当然,我的童年也有动画动漫,电玩游戏,但那不是主打,顶多算是童年的福利。因此,当我刚入大学时,我感觉,天啊,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我相差太大。那时候,我简单的将它归位地理位置的差异,但后来,我发现,这些差异更多来源于家庭的生活。

家庭是个伟大的组合。家的概念或许你不能精确的描述,不能很官方的去给出一个定义。字典里将家定义为:共同生活的地方。这个定义明显的缺少了几分温暖。字典里家的定义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房子。明显的,这个说不通。

共聚一室,其乐融融,那是家;一家人相隔千里,一个电话,几句寒暄,那是家;两个人从相知到相爱,哪怕住到下水道,那也是家。然而,同床异梦,尔虞我诈,那不是家;一个人飘零独居,抛儿弃女,那不是家。家,更多的是情感。

家的这份情感,而不是教育,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

我们从出生到牙牙学语,有了意识与学习的能力,这一段时间,和我们相处最多的是父母,是家的陪伴。三岁看小,七岁看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所以,多关注孩子吧,不然可能就是下一个乱吃西瓜的人了。

Curio-L

二〇一六年七月三十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血雨腥风终归是没有到来,真是有点令我这个领头羊有点失望,让这场政变自杀的原因是没有男生愿意站出来挑大梁,唯一一个我...
    蚂蚁不小吗阅读 1,254评论 0 0
  • 几幅水彩小品
    倾城何须怨玉环阅读 2,755评论 2 7
  • 经过我彻夜梵唱酒巷的露水干了青楼的少年不堪别离入山后一夜未归这时,雪域的鬓角散发出诡异红光沉重薄凉大街小巷意乱情迷...
    夕马阅读 1,748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