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把刮胡刀落在了老家,然后就上演了一出桥段。
孩子爸爸问着:刮胡刀放哪儿了?找出来我带走。
奶奶对着爷爷:你给儿子放哪里了?瞅瞅来。
爷爷:就在桌儿上。
姑姑自顾自喝着水,确实没有她啥事。几个人开始了翻找,却也没有找到。很快姑姑也跟着找起来了,翻找中刚巧给找到了。
奶奶递给了爸爸:给你带上吧,别又落下了。
随着爷爷问了句从哪儿找到的,奶奶回应:你说在桌上,哪有呀?他大姑给收起来了,放夹缝里了,不好找着呢,这刚找着。
额~姑姑立马跳脚,吼起来了:什么玩意儿?什么我收起来了?!我啥时候收起来了?您可别瞎说了,还赖我头上来了。那是我刚从缝儿里翻出来的,谁知道你们谁放那了,还拿东西压上了!您可别张嘴就赖我,胡说八道的!
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石化是个什么样,眼看着奶奶就立住不动,也没说什么,似乎在想怎么接话,最终石化一会也没有说出什么。
这样的桥段,以往也没少发生,那时我不太去揭穿,也懒得去理论,往往都是找到就完事,没太给老人难堪。当然,我也不太去跟婆婆论这些,实际上后来我发现我自命清高的行为是多么不智。
姑姑气呼呼说完,不一会儿也就不那么计较了,只是脸上还挂着无奈的表情。
有人觉得不计较也是一种豁达,曾经我也享受这份认可。我希望我老了以后,不论是误会还是我的年迈不力,年轻人都可以善待我,所以我也善待老人。
后来我的想法变了,一定有人与我现在的想法趋同。要想生活过得顺畅下去,生活与工作都需要仔细经营,还要有点远见。
我变得指出错误,不让错误状态持续,以防随意推卸责任变为常态,不让妄言成为家庭的主流。改变,是因为发现妄言的风气传染到了孩子身上。
我后悔自己爱惜羽毛,光顾着享受自己获得好评,没有去想纵容的后果,也更不会去纠正。
姥姥常说:不要计较,过日子都是这样的。看,姥姥喜欢息事宁人的。以前我认同,如今我更喜欢宽以待人的同时,也要坚守原则。
不再贪图他人好评价,作为家庭的主心骨,我该有一份家庭担当——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营造正向的家族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