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出行(中)

毕业旅行中的第二次出行选择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摩洛哥是首选,需要路过西班牙就顺道去看看。选择摩洛哥并不是因为三毛呢,虽然我很喜欢三毛的书。相比较法国意大利,摩洛哥相对小众。而且以后出行的话,和家人朋友一起去热门城市的可能性比较大,那就乘此机会去看看小众的地方吧。

事先作了很多准备,除了机票交通住宿外,还攻略了很多注意事项。网上一水的劝诫女生不要一个人去摩洛哥。我想只要当地有人住,应该就还好,毕竟那也是别人心心念念的家乡,有人生活的地方。准备工作少不了的,打定主意要穿长袍,至少不能穿短打。还事先去了哥哈的穆斯林社区观摩了下他们的服饰和头巾,虽然没有买到合适的,去西班牙再准备这些也不迟。

预算的时间不长,经费也有限,如果想兼顾去西班牙看看的话,沙漠骑行得砍掉。那样也好,毕竟此行更想体验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提前去银行换好欧元。因为没有迪拉姆可以换,只好到了摩洛哥再说。

马德里的交通让我很困惑,有种很多人在同时讲话理不清重点的样子。我是在机场磨蹭好久,外加语言不通,问了一个机场的大爷,无奈我完全不懂西班牙语。办了张公交卡,后来发现用处不大还白搭了好几欧元。坐相反方向的地铁也不是转身走几步就好,而是上楼然后在下楼到另一边。太让我困惑了,那就暴走吧。搭完地铁后我已经不想费劲怎么换乘了,直接出站跟着地图暴走。随走随看,确实如好多朋友们说的建筑很大气,有种沙漠王子扬帆寻找新大陆的气质。暴走半路上来瓶冰凉的功能饮料是最赞的了,能够让你立马打起精神。这次又是借住在本地居民家里。接待的是位很漂亮的小姐,很健康的偏黑肤色外加立体的五官,好看极了。房间很小,虽然近沙漠地区早晚会比较凉爽,可是小房间还是有些燥热的。

马德里也是很适合暴走的城市,到处走走看看,有各种博物馆还有丰富的馆藏,丰富到没精力看完一带而过。市中心好热闹,行人游客也很多,各种服装店都很好看,非常适合逛街,还有各种跳蚤市场,很有意思。市中心有一家据说有上百年的集市,特地过去之后,发现确实有好多各色小吃,热闹极了。不过在我看来,以游客生意居多的感觉,所以也仅仅是参观了下。穿过市中心可以走到王宫那边,王宫旁边是小小的悬崖,视野很开阔,很赞。嗯~ o(* ̄▽ ̄*)o王宫和城堡在山上很符合想象。

接连好几天都在马德里暴走,也在一家跳蚤市场找到了去摩洛哥的装备,一件宽松长袍和一个薄围巾,这样很好,回去的话还可以继续用。去摩洛哥那天换上长袍,到机场的时候再多加了长裤,这样应该不会失礼了吧。据说机场核查流程比较长,特地提前赶过去,发现已经有很多摩洛哥人在排队等了。核查确实有点慢,不过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很顺利的到了卡萨。原本跟在人群里面走,突然前面的人都冲过去拿什么东西。???什么?直觉告诉我,我也应该去拿一份。原本想问问旁边的姐姐这是什么,还没等我说,她已经拿了好几份塞我手里了。哎?不管了,先拿着跟后面。我也开始小跑步往前冲了。后来才知道,来摩洛哥出关前需要登记信息。遇到当地的小哥,热心而礼貌的一一告诉我要填的是什么,因为我完全不通当地语言。

从卡萨机场到住的地方还有很远的距离,需要搭乘火车。因为飞机晚点,而我又成功的错过了上一班火车,只好在车站坐等一个小时。晚上十点多的火车窗外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火,也没什么好看的。坐我对面的是位很和善的大爷,语言不通,点头微小就好。到卡萨中央火车站的时候,车上的人都大多都下车了,只剩下几个人。对面的大爷担心我会不会下错站,直到我再三肯定确实是需要在下一站下车他才放心的离开。

下车后貌似理解了他的担心。卡萨port是相对偏僻的地方,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明显的被关注到,没有那么频繁的看手机地图。这次的住宿是一个在麦地那老城的接待家庭。我轻忽了麦地那老城的威力,因为进去后完全找不着方向,谷歌地图在发挥不了作用,街道小巷像伊斯兰繁绕的图腾那样复杂。我很好奇已经半夜快十二点了,为什么小巷子还有那么多人在闲逛,于是越发显得我这个外来人员很突兀。来往飞快穿梭的摩托车,还有你没有预料到的意外的打招呼,嚯,压力确实有点大。来回转了好久,还是找不到。明显的被几个本地人关注到了,向我围过来要给我带路。坚持说不,我是事先做过攻略的。就这么僵持着,后来过来一个小哥示意我跟他走,虽然内心嘀咕,脚步还是跟上他。给我指到不远处的一条巷子,终于看到墙上手写的街道名字。还是找不到正确的门牌号,只好尝试给房主打电话,危机缓解。

理解了网上一水的劝诫,也在刚到的时候就见识到她的威力。

第一天的暴走让我很不理解卡萨这个城市是怎么火起来的。于是在网上搜各种资料,后来有点理解。我对卡萨的印象也仅仅是知道有一部同名电影,我并没有看过。后来了解说真正电影并不是在卡萨拍的,不过后来当地借这部电影的名声还真盖了个里克咖啡馆,而且就在我住的麦地那老城附近。我每次来回闲逛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咖啡馆的存在,自然更没有进去看看的想法。老城可以随意逛逛,沿着海边可以走到哈桑二世清真寺。在海上建的,海的另一边是西班牙。据说是因为一个梦所以建了这座清真寺。海边的海浪声很大,比我听过的其他海边声音都要大。傍晚的时候,坐在附近,夕阳,远处的清真寺,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还有隐约传来的清真寺宣礼的声音,嗯,无法形容。这是某一群人的家乡,很被他们怀念吧。

我努力的找我们的共通点,好让我显得不那么异类,也在心理上和当地人共通。海岸边相拥而坐的小情侣,商场里同样爱美的挑选衣服首饰的女孩子们,随处打闹嬉戏的小孩子们,超市和菜场购物的人。撇开文化背景等等各种差异,我们还是有很多共通点的。我的紧张神经稍稍缓解,貌似也有点适应了。

刚开始的时候还闹了个很大的笑话,让我有点理解说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外国人有点傻傻的感觉,我想在他们眼中我这个外国人也同样是傻傻的样子吧。早上出门的时候路过一家早餐店,老婆婆很和善,有好几个当地人在门口坐着吃,我想应该也很不错,于是也要了一点。等我付钱的时候,自己错把50欧当成50迪拉姆付给老婆婆,其实早餐也只有几个迪拉姆而已。老婆婆摇头,他们讨论,我完全不懂,还没意识到是什么情况。后来才幡然醒悟,找到了另一张50迪拉姆。临走的时候还忘了付额外点的茶,老婆婆追上来,还是一脸和善,只说茶,老婆婆并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后来的几天早上路过都会去买些早点,老婆婆也会特地拿刚出炉的热的给我包裹好。内心很感恩有这样的相遇。

在卡萨的时候完全没有用到交通工具,一路暴走。网上攻略说如果打的,是需要提前和司机沟通好价格的。暴走省去了这一道工序。卡萨城市也并不大,暴走完全可以覆盖想去看的点。参观了几座教堂,以及很惊艳的成片的彩色玻璃装饰。遇到了一位大爷,起先以为是来教堂祷告,后来发现可能不是,因为他用了近乎咆哮的方式跟我说Maria和Jesus等等,最后问我要迪拉姆去吃饭。选择没给,后来想的时候还是觉得不给是对的。

卡萨的混乱是有目共睹的,也看出来当地人的自得其乐。就像北欧人到中国的城市可能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一样。自己也小小的尝试下当地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公用一个杯子喝鲜榨的甘蔗汁,鲜榨外加一点柠檬,味道就已经相当赞了。小女孩在父亲身边用,大大的眼睛好奇的盯着我看,也很可爱。

如果长期住在那边,应该会有更多的发现吧。

摩洛哥的第二站是马拉喀什。买的火车票,选择一早出发步行到中央火车站。到的时候还早,在广场周边转转。天气很热。暴晒,广场上有很多胖鸽子。车站里面挤满了人,显示屏显示我的车次在那边候车,可快临近的时候发现我这边没什么人候车,反倒是另外一边挤满了人。再一次直觉告诉我,要赶紧去问问。同行排队的姐姐虽然很乐意帮忙,可也不清楚我需要在哪候车。嚯,这样只能靠这张嘴了。到处问,再三确认,总算上了车。

沿途不是沙漠,却也难见绿色植被。同行的一节车厢里面还有俩个日本女生在斜后方坐着,这样很好。

马拉喀什的公共交通方便很多,至少从火车站出来后我可以找到正确的公交车站牌,然后导航到我的住处了。还是选择住在麦地那老城区,虽然比较绕,但是出行很方便。这家青旅是好几个本地小哥们开的,很干净,入住交流也很方便。

自从经历了卡萨之后,马拉喀什就是一片乐土啊。街道相对更加干净整齐,交通便捷。麦地那老城和老城广场也非常值得逛一逛。第一天的略窥之后,真是极其满足的甜蜜入睡啊。

马拉喀什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城,也叫红城。果然名不虚传。建筑大多是土黄色或是砖红色外围,再配上高耸的棕榈树,很有意思。德吉玛广场到晚上的时候热闹非常,广场上各种商贩,鼓声,舞蛇人和眼镜蛇们,还有上来招呼要给你染海娜纹身的大姐们,绝对的异域风情,我可不是唐僧,却觉得像是唐僧进西域的感觉一样。广场旁边是传统的麦地那老城,各种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各式的尖角羊皮鞋,银器,长袍,还有柏柏尔人的各式手工艺品,非常值得逛。广场的另一边是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库图比亚清真寺,据说有上千年历史,外围可以参观。

因为是古尔邦节,好像中国人年三十的前几天一样,街上异常热闹,人山人海。我也乐得跟在人群里面游玩。麦地那老城里面有一家鲜榨西瓜汁,外围挤满了人。排了好久买了一杯,确实很好喝。当地人拥挤排队的荚膜也很好吃。不过,很明显的感觉到对外来游客是另外一个价格,作为外国人的我虽然看起来呆呆的,但是也并不傻呢。

卖鲜榨西瓜汁的小哥很有意思,经常像是数数一样点要做多少杯,可是并不是很快的拿给挤在门口排队的客人们,或许这样的群众效应加倍,门口总是围满了人。第二天去的时候,好不容易排到一杯,等付钱的时候小哥说7块。’昨天还是5块呢?‘我用英语大声说。’7块,没有5块的’。哼,我已经排了这么久,付钱吧,我转身向同样是游客的后面俩位小哥耸耸肩。‘多少钱一杯?’俩位小哥的法语很流利,气势够强大。’7块‘。’7块?不要。’俩位小哥扭头就走。哈哈哈,真有意思。

经历了第一天的热闹非凡,第二天也开始有所期待,虽然说会被提醒第二天大家过节会关门等等,可还是没有预料到他们会如此严肃的过节。走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可以吃饭的地方,只好搭乘公交车去新城区看看。新城区虽然不是土墙,但外围也刷成粉色或是砖红色,整体色彩很统一。除去新城的色彩和建筑特色外,和大多的商业中心一样,街道俩边是各种商户。走了俩圈,发现只有刚开始的几家肯德基和汉堡店开门。没得选,那就过去吧,至少有空调啊。

在马拉喀什的预留时间虽然不短,也不能这样耗费掉。好在第三天的时候查到网上说有一家博物馆开门,于是尝试过去看看。果然开门,门口也有很多游客排队,估计可去的地方也不多。博物馆原先是公园,后来被圣罗兰和他的朋友改建成私家宅院。很值得一逛。院子里面各中仙人掌,棕榈树,还有被刷成各种好看颜色的陶土花瓶。建筑和地板的颜色也很大胆,搭配起来也非常好看。时装秀场转化成建筑园艺秀场。

马拉喀什的皇宫和老皇宫遗址有时间就去下吧,毕竟已经去了那么远的地方。皇宫里面基本上是空的,只有建筑可以参观下。老宫殿遗址,既然是遗址,也只能参观大致的框架,再脑补了。如果有机会的话,请当地的导游介绍还是很好的,可以听听历史什么的。

有机会要再去西班牙和摩洛哥看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