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一个人出游,形单影只的,应孤独无趣。如今,才发现,一人游之乐趣所在。
去护理院探望完老爸,我散步到天平山,两站路的距离。一边散步我一边时不时抬头看那带有零星枯叶的树,天空中那白色的棉絮海被隐约的蓝色隔得似断非断,浓密得像头顶着一张无边无际的棉花被。
接近天平景区,人山人海。大概是难得晴天又逢元旦放假,都想着出来透透气吧。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边巍然耸立的两棵松树。来过多次,都是在枫叶盛红之时,从来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罪过!这多么像有几个儿女的家庭,最受父母关注的,总是嘴甜的或者爱调皮捣蛋的那一个,等父母老了,需要侍奉的时候,才发现那个不怎么受重视的孩子,反而经常出现在身边。
接着,我注意到三棵树干粗壮的枫树,树叶已经干枯,左右不对称地站着,在迎接游客。天平山简直就是树的海洋,除了枫树,还有银杏树、榉树等等。
十八年前,和同事等一行四人曾游览天平山,那是第一次来,我们在高义园石板桥上的合影帮我记住了这一切。至于爬没爬山之类的,什么也没印象了,除了洒满阳光的青春的脸。
白驹过隙,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步入中年,也到了一直觉得很遥远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能这样抽出时间来享受独处时光,的确奢侈。
以前,游天平山要么带着孩子,要么带着老人,是没功夫静下心来了解天平山庄的来龙去脉的,最多就是给孩子解释一下范仲淹“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操,几岁的孩童似懂非懂,远没有爬山有趣。如今,我可以有机会与历史对话了。
这里是范家祠堂,天平山庄为范仲淹第十七代孙所建,“高义园”是清乾隆感于范仲淹的忧国忧民题写。这里还有明朝唐寅即唐伯虎种的一棵松树。“悟言堂”来自于东晋王羲之的“悟言一室之内”。从逍遥厅往北看,是栩栩如生的砖雕屋脊,走下来再往逍遥厅看,错落有致分布的建筑,略显紧凑……或许把空间都让位于枫树林了吧!
我只挑了几个建筑来说,而且杂乱无序,是因为我的脚步也无序,我一直在找十八年前我们拍照的石板桥,原来是在范正公祠那里!
冬季了,那棵大银杏树也变得光秃,好在年复一年,它都有最美的季节,那就是秋季。人,悲就悲在,春夏秋冬只有一次。春是无知快乐的生长,夏是忙忙碌碌的播种,秋是收获的季节吗?冬已在向秋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