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介绍一幅简单又特别的画——丰子恺先生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咱们先看画。
大家看看具体画了什么?透过画又想到了什么呢?
其实总结起来这幅画特别简单,A4竖版,黑白两色,半幅留白。亭子里放了一张小方桌,桌上几个茶杯歪歪扭扭,旁边还有把茶壶。再抬头看,卷起的竹帘下面刚好露出了一弯新月,天空淡淡的,一丝云都没有。就这么个场景,没有复杂的颜色,也没有多余的东西,简单,但是无限遐想,仿佛能让人闻到仍未散尽的茶香,想象到刚才友人一起说笑赏月的场景。
画虽简单,但我们可千万别小看了这幅画。这可是中国漫画史上的开山之作。1924 年,丰子恺把它投给了一本叫《我们的七月》的杂志,杂志社的编辑看到后深爱此风格,说自己盯着画看了半天,脑子里全是 “刚才这里坐了几个人?他们聊了什么?” 这样的念头。随后他专门找到丰子恺,说以后你的画都放我这儿发,还给这种画起了个名——“漫画”。所以咱们现在说的“漫画”,最早就从这样一幅简单、安静的画开始的。
而且画的名字《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也大有来头,它出自北宋词人谢逸的《千秋岁·咏夏景》,而丰子恺把诗中的“淡月”改为“新月”,意境不变但更显清亮,这也成为他最著名的“古诗新画”。画名有人,但他并没画人,也没画热闹的场面,偏偏画了散场后的空桌子。这就像咱们拍照片,有时候拍一群人的合影,不如拍张桌上的空酒瓶和半块蛋糕,更能让人记起那天开心的细节。
这就是丰子恺先生的画风,他一辈子都在画这种“日常的诗意”,他说自己画的不是风景,而是心里的滋味。那为啥这么简单的画能打动人呢?因为它能透过简单线条勾勒出的静物,让人联想到日常欢笑的场景,人走了椅子空了,不但不觉得冷清,反而有种特别舒服的、温馨的回味感。
丰子恺先生想告诉我们的是:热闹过后的安静同样值得细细品尝,这些安静场景,就像画中的近半幅留白一样,是留些地方,让看画的你我,各自填补那些快乐的时光。
以后在聚会散场后,我们不妨也学学丰子恺先生的眼光——看看天上的月亮,想想刚才的笑声,你会发现,原来热闹后的平静时,心里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