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不给自己设限,人生将与众不同

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子墨和逸晨都得了60分,两人非常失望。刚走出教学楼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二人想起早晨出门前晒在外面的被子,一路飞奔回宿舍。被子已被雨水淋湿。看着眼前的情景,两个人更郁闷了。

这时他们的共同好友易凡来宿舍串门,三个人的对话如下:

易凡:你们这次考得怎么样?

子墨:别提了,读来读去还是考这么一丁点分数。我压根儿就不是念书的料。碰到下雨,被子也被淋湿了,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

逸晨:我觉得还好,这次没考好,证明下次还有进步的空间。今天已经很幸运了,雨下得不大,否则被子湿透更不容易干。

易凡:考都考完了,别想那么多。一起出去逛逛吧?

子墨:算了,没这个心情。还不如在寝室里玩玩游戏睡睡觉。

逸晨:我也不去了,我想研究一下这次考试的错题,希望下次可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两个人考了一样的分数,产生的感想法、态度和行动却完全不一样。

子墨的想法: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对待事情的态度:回避

选择的行动:消极应对

逸晨的想法: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对待事情的态度:面对

选择的行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按照《终身成长》书中所说,子墨是固定型思维模式,逸晨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人只分为两种,聪明或不聪明。而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培养。

01成长型思维能激起学习的兴趣

还记得学生时期的你在听到老师要点名回答问题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是淡定自若还是忐忑不安?

成长型思维的学生会坦然面对老师的提问,答对了表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知识,答错了说明自己即将比前一秒钟更睿智。

这样的学生享受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喜欢接受老师的各种挑战,不胆怯不退缩。成长型思维的人关注能否提高自己。

固定型思维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心态。如果有十足把握,他会迫不及待的告知正确答案。因为这意味着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周围同学的肯定。他们急于证明自己的聪明。

如果对老师所提问题答案不确切就会忐忑不安。心里祈祷着“千万别叫到我,要是回答不来就尴尬了。”固定型思维的人关注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在意别人的评价。

02成长型思维能构建稳固的人际关系

《如懿传》里娴妃被人诬陷毒害两位皇子,皇帝无奈把她打入冷宫平息此事。冷宫常年失修破旧不堪。那些囚禁于此的先帝嫔妃们或痴傻或绝望。每日在这个无人问津的鸟笼子里喊着“给皇上请安”。

这些绝望的嫔妃们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代表,打入冷宫代表着失宠,皇帝和自己的关系已经无法改变。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在冷宫里垂老等死。

相反如懿的做法就体现了成长型思维,她并没有因为皇帝把她打入冷宫就全然放弃。她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出去,她相信自己和皇帝的关系是会改变的。她目前最需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储存能量,等待时机厚积薄发。

她用自己做的手工换取更好的饮食,她在破旧的墙角边养花草充实生活。在冷宫里,不管现实环境多么的恶劣,她依旧是那个活得体面的娴妃。

遭受他人三翻四次毒害后,她拼死一搏,在自己的饭菜里下了砒霜。终究将自己救出了冷宫,重获皇帝恩宠。

固定型思维的人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以改善的。遭遇不好的境遇时往往会自怨自艾。要么给子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把自我价值感贬到最低,要么将所有的错都归咎于老天或者他人。他们只会逃避问题,用消极的情绪和破坏性行为应对。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错误视为成长的机会。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可以改善的。他们会直面问题的存在,努力拓展能力范畴提升智力水平,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让自己早日走出困境。

03成长型思维可以撕下阻碍自己前进的标签

暑假的某一天,我正在给学生上钢琴课。小男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硬币,我没来得及制止,硬币就被塞进了琴键的缝隙里。尝试了多种方法试图抠出来,都以失败告终。我心急如焚的拨通了调音师的电话。

电话那头陈老师轻描淡写的说“我现在很忙,不能过来。很简单的,你打开视频我教你把钢琴拆开就可以把硬币拿出来了。”“what?把钢琴拆开,我做不到。我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差的人。”。

还记得上个月买了条简易沙发,自己折腾了半天,也没成功。碰巧我姐过来,只见她一边看说明书一边拿起配件摆弄,一会儿就装好了。看着她轻松的模样我不仅赞叹道“真羡慕你们这些动手能力强的人。”

一想起这样的经历,我内心又打起了退堂鼓。

可是目前的情形不允许我再逃避问题,只能硬着头皮上。陈老师在视频里一步一步的教我怎样把钢琴拆开。我按照他的指示小心翼翼的执行。

十五分钟后,硬币取出,钢琴上拆下来的部件都回到原位。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原来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没有做。

只要客观看待问题,并认为这种局面是可以改变的,最后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那些被贴上的负面标签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撕掉。这就是成长性思维的魅力所在。

我给自己的标签是:动手能力弱。

客观描述事实:在需要动手操作的事情上,我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

做些什么可以改善这种状况:认真读说明书,平时多练习组装物品。向动手能力强的人请教方法。

或许有人会说固定型思维看重结果,成长型思维看重努力的过程。这样的说法不完全正确。成长型思维看重的是努力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假如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确实没有天赋,还苦逼自己头悬梁锥刺股夜以继日的练习。那不是勤奋而是缺心眼。还不如多花时间在自己有所作为的方面。

思维模式是一种信念,可以后天培养。

《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遇事不必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相信事物有变化和转圜的余地便是成功的开始。

当然这并不意外着每一件可以改变的事情都应该被改变。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赛道,让付出的努力发挥最大的价值。

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人可以打败你!

(我是三级拆书家饶晶晶,用拆书的方式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