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草》这本书是吉田兼好的随想录,其言辞优美,寓理丰富,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并称日本随笔文学双璧,影响了很多后世作家。
“徒然”在日语中是无聊、寂寞的意思,“草”则是草子,是用假名写就、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随笔、日记或民间故事等。
吉田兼好的家世很好,从小受到了优秀的教育,精通儒道佛,并且善于和歌。但神官家庭出身使他难以位列公卿,不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三十岁左右,他决定出家。
他是一个和尘世保持一定距离的人。这种状态,使他能够保持清醒冷静的眼光看待世事,而又不至于离得太远,让人望之生冷。
与与他并列的《方丈记》作者鸭长明相比,他显得更加乐观。用《徒然草》其中一个译版的译者王新禧的话来说(我个人读的是文东的译版):
“兼好所持的无常观,既有来自佛教的影响,又有来自儒家的‘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的思想,甚至还导入了老庄‘无欲无为’的哲学观念。杂糅各家精髓的结果,令《徒然草》中的无常观,予人乐观豁达、劝导向上的感觉。”
是的,看他的文字,虽然能读出人世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但这就是他所认为的生命的美感。人生就应当如此!去追逐那些虚幻的东西,反而是愚人才会做的事情。
那么就品尝当下吧,找一方舒适的天地,放下纷杂的人世烦恼,细细咀嚼他的文字。
1.无聊之日,枯坐砚前,心中不由杂想纷呈,乃随手写来;其间似有不近常理者,视为怪谈可也。
这是此书开头第一段话,倒算是吉田兼好对他的作品的一个小总结吧,虽然他并没有想要它们出版、流传于世。
这些文字有的写在墙上,有的写在经文背面,还真是随手拈来。虽然杂乱,但这种写法也有这种写法的好处。一个灵感忽然在脑中一闪而过,便可以随即记下来;没有利益的追逐,纯粹的排遣,更能显出其文字之真。
其实能够随手拈来也表现出大师的风采。有时候,一个人毕身矫揉的文字也比不过其三言两语,因为其能从简单的话语之中道出某些真谛,这正是倏忽而过的灵感、醒悟所能闪现的光芒。
现在的人倒是很少有“枯坐砚前”的情致了。其实偶尔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做一件修养身心的事,也不会耽误多少呀。更何况,很多人手头的事情,也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般有意义。
2.显基中纳言说,要在无罪之时,遥想于流放之地赏玩月色。
这句话饶是有趣。去体验一种生活,不一定要真的变成拥有那种生活的人。
若是真的被流放,是很少有人还能够有心情赏玩月色的;即使有,出了这心情,还要面临流放后的生活的种种困难,这种心情大抵是要被消磨光的;就算是高人雅士,也不要因罪流放才好,掣肘太多。
无罪之时,闭门谢客,清心独坐,在心灵的层面上去感受那种境界,也算作一种精神上的操练。再者无罪之时天天安心于一种环境,反而麻木了自己,换一种心态又何尝不好呢?流放之地的月色,也只有在无罪之时才能好好赏玩吧。
艺术跟现实毕竟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因此,参禅的人不一定要出家,清心的人不一定要归隐,思乡的人不一定要归乡。
不要因为一时的起兴去选择某种生活,因为你本可体验更多。
3.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
生的乐趣就在于无常啊!在吉田兼好的世界里,无常并不是什么让人害怕的事情,反而因为无常,万物才有所附丽。
如果万物恒常,没有变化,哪里还有生的喜悦呢?无常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而喜悦,为时序的推移而牵动心肠,为露水云烟产生的那一刻所感到奇妙。万物消长,在人的眼里有起有灭,所以逝去的值得哀婉,未来的也值得期待。
如果不是无常,未来都熟知于心了,那可真是枯燥。如果生命没有尽头,今天干嘛努力追求目标,体验其中的快乐?如果朝花永远也不会凋落,还赏它们干啥呢?如果时序不会变迁,也就没有春夏秋冬的交替,窗外的事物哪还有值得期待的呢?
真正宝贵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清楚地明白,那些并不是永恒的。所以呀,不要老是哀叹自己的生命有限了,生命的快乐就在于,你用有限的时间去或追逐或停伫,而且你的内心也很清楚,这路定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