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到人们说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可我起初觉得并没有什么,在我的主观概念里,有没有养成好习惯,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不都一样要上班,一样要吃饭,一样要去厕所,一样要去睡觉嘛,有好习惯难道还能不上班不吃饭不去厕所不睡觉吗?
在我的朋友里,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熬夜打游戏,饮食不规律,愿意给自己安逸,下了班闲下来喝口小酒,抽口小烟,吹吹牛,打打牌,日子一样过。
直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火车上我认识了一个人。他坐我对面,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电子书,他比我年长许多,脸上的岁月痕迹可以看出,他没有特殊的发型,却平平整整,给人一种精干的感觉,戴着一幅黑色眼镜,沉稳大气,穿着也很普通,休闲的T恤,深蓝色的牛仔裤,一双不新但很干净的白色休闲板鞋,最让我值得注意他的是他那双灵动的眼睛,不呆板,不迟滞,好像雨后的晴空,给人清新的生机还有一种向往的气质,与我上火车前通宵打游戏的泛黄的眼睛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虽年长于我,但却比我精气神儿足。
只看手机的旅途是没有灵魂可言的,虽然有风景的点缀,但也不是火车的真正意义所在,火车的灵魂所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进自己的见识,打开自己与对方心灵的天窗,于是我选择主动和他打招呼,我向后靠了靠,整理了一下衣服,探身向前,问了一句:哥,你这是要去哪儿。他用食指抬了一下眼睛,微笑着说:xx,你呢?我微笑着回应:我们去的地方一样,哥。他:那很巧啊,我们相互有个照应。我:是呢。我向后靠了靠,再次提问:哥,你是做什么的,很有气质。他:我是做工程测量的,你呢?我:我在厂子上班。你们工作环境应该在室外吧,应该很累吧,但你给我的感觉很精神,很整洁,没有疲惫的感觉。他:我们工作很累,很多人下了班都会选择休息或者做些其他娱乐活动。我:你呢?他:我会去看一些书,然后去休息,哈哈,我比较过的稳定,有些呆板。我:你不会觉得枯燥吗?他:不会的,反而会让我觉得我每天都在思考,我的大脑每天都在运动,在过自己能做主的日子,我主导思想,不是被思想主导。
我仿佛触电一般,身体好像受到哪句话的刺激,呆呆地,感觉身子有一些麻木,不知道是自己做了对此觉得无地自容的难受,还是不敢正面告诉他自己生活状态的羞愧,一个比我年长的人还在思考人生,而我却选择了混吃等死,得过且过的日子。
他:你们应该也不忙,你呢,平时做些什么?当他问完,我有一些惭愧,但还是不愿让自己太丢脸,便含糊的说:下了班写写作业,看看书!当我说完就后悔了,哪儿还有作业可写,我都工作了,唉,丢人了,况且,我憔悴的神态和泛黄的双眼已经暴露了我的生活习惯,实在没有必要自欺欺人。但他并没有拆穿我的样子,反倒说:加油!在别人听来,这是鼓励的话,但我听着反而觉得刺耳,为了避免尴尬,我继续问,同时可能也是为了了解更多如何成为他这样的人,说实话,我对他的生活作息方式感兴趣。
我:你这么优秀,肯定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吧。我不知道这是我个人的思想还是很多人的思想,总觉得优秀的人应该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他:呵呵(并非嘲讽的笑声,是谦逊笑声),没有了,我高中毕业,家中实在没钱,亲戚们也穷,还有弟弟妹妹,我自己出来打工的。我听完感觉实在嘲讽,怎么可能,一个辍学的人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一个大学生居然还,真是有些觉得羞愧的同时,也感觉自己的优越感被重击了一下,碎了一地。知耻而后勇,我选择撕碎自己所谓的尊严,像一个记者一样采访他,了解他,更多的是为自己以后的路做个选择。
我:你能和我讲讲你的故事吗?他有些不好意思,从山村走出来的我,能理解体会他的不好意思,并非做作,而是觉得自己没什么,觉得自己很普通,说故事,谈不上,到不了那个地步。正如我所想,他:哪有什么故事,就是想主宰自己的未来罢了,想主宰自己的未来,就要学会约束控制自己的,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慢慢喜欢自己所选择的习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呵呵,我不太会说,就这些。我平时和人们客套的夸赞人的溢美之词竟一句也说不出,像鱼骨卡在喉咙里,最后只憋出七个字:佩服你,向你学习(说话时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就是七个字,不接受辩驳)。
到站了,下车了,我们相互道别,落日的余晖撒向车站的一角,仿佛在催促着人们早早回家,躺在悠闲的沙发上,饮一杯热茶,抽一根香烟,然后吹一吹自己幻想中的自己,打会游戏,睡一个舒舒服服的懒觉。
看,我又差点儿被自己的思想主导了,主导自己的思想,回家看书,毕竟,高尔基先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