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

文|三三

№1

上个礼拜一,小玮姐看了我推送的文章。

一个微信:三三,想不想办个读书会?

好哇。

在网上把报名链接发出去,报名六人,其实还是符合预期的。

当天,就是上个礼拜五,下雨,不算太大,我去到联系好的书屋。

原本脑海中设想的是,不多,就几个爱书之人,暖烘烘围坐一起,

喝喝茶、谈谈书,就很好了。

没想到,到了约定的时间,只有我们三个大眼瞪小眼。

说实话,我是有点泄气的,一个别人都没有。

小玮姐和同来的小波,都是学心理的,小玮姐说了一句话,瞬间就换了一种心态。


她说,

有人来参加固然好,我们可以一起读,

但没有人来,也很好,

我们可以不用为了读书会而读,而是真真切切为自己而读,

就三个人,反而可以深入一本书,去探寻内心的自己。

小玮姐从包里拿出一份书单,《自我体验与自我成长推荐书目》,

我看了看,基本都是启发成长的心理学书籍,

说来惭愧,几乎都没看过。

干净利落的书屋,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设想着自己脑海中期望的分享形式,

选了一本今后共同阅读的书,

建了一个三人行的群。


这次不算“成功”的读书会,倒是带给我更深的启发。


是啊,已经很少有安静的片刻留给自己了,

仿佛生命中好多好多事情,觉得是为自己在做,

可回头想,真正留下印记的,却很少很少。


这里不是说的时间,

就像有的时候,

你即使一个人身处一个空洞的环境,脑子里还是纷繁纠错,那样的时间也不是属于你自己的。

身边很多朋友,疲于奔命,在得与失、在外在与内在间徘徊。

当然,为了生活,为了家人,如此拼命奋斗没有错,可你也没有错。


生而为人,该有属于自己的片刻,该要懂得感受自己的感受,

这样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输出,

否则终将枯竭而不自知。

№2

大学另一个系的同学,我见他发过一个朋友圈,大意是说以较为平和、理性的状态与某些亲戚不再联系。

我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或谁是谁非。

突然想起来,是因为前几天看到一个高中同学毛毛发的状态。


她说,

有的亲戚,总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跟我讲大道理,跟我说都是为你好。

真的为我好,是在我的立场上为我着想,而不是出于其他目的来说服我妥协。

出于好意的劝导我会听,但请不要仗着年龄辈分说教。

人生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复制别人的人生,你失败了,不代表我会失败。我自己选择的人生,就算失败了,我也不会怨天尤人。

蛮理解她的心情的。

她这么说,也已经是措辞委婉了。


有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选择性置之不理,但是血缘、亲戚,就在那里,不会动摇的。

不是说,亲戚不好。

任何人,陌生人也好,亲戚也罢,都会有相处起来舒服,或者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不带贬义,只是客观来说。

所以,他们的态度,我是很佩服的。


大多数的人们,包括我,对于这种没办法拒绝的“好意”是只好默认点头的。

在他们的世界里,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也许是“冷漠”,

但在我看来,是尊重自己的感受,能够不在意外在的看法,选择勇敢、自在地表达。

№3

有段时间,常有一种忙来忙去,却不知道在忙什么感觉。

那段时间写东西也是这样,总是喜欢避开一些棱角,不痛不痒。

没事的时候,坐下来,

想过去的一天、一周、一个月,

仿佛自己和很遥远以前的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就像你不会觉得自己一天天长肉了,

身边一直看到你的人也不会留意那种细微的变化,

当你有一天,自己摸着肚子上的肉,看着秤上的体重,才如同梦醒一样,有种巨大的虚无感。

心灵,如同我们的身体,只有时时照看,才会保持丰盈。

最近在读余秀华诗选,《遥遥晃晃的人间》。

之前见过她的只言片语,却未曾好好细品。

在自序里她这样写到,

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

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

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

......

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得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

除去任何标签,仅仅看文字里的温暖、伤心、跳跃、沉潜。

她以诗歌为拐杖,在这个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不过她正好摇摇晃晃罢了。

截取一段——

我们都老了,你难道没有一点点感动吗?

不再游戏,不再发疯地跑到你楼下,不再对江边额一只水鸟无端惊起,

对夕阳的光也不再七拐八弯地描述。

风起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裙子和思想一同按下。

下楼慢了,开电视慢了,对明天的计划小心慎重。

流云过了,流水也过了,当然,流言蜚语也跌到了低处。

哦,你有斑驳之容,也有华美之姿。

院子里的一棵树也有大片荫凉。

我们都老了,我依然说我爱你哦,

这是多少年的深思熟虑。


但她诗中有的表达,大多泼辣、刺眼,不乏遭受质疑的眼光。

她仍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全部诉诸笔尖,袒露、直白。

她说,明白了一些事情,有人忍不住放声哭出来。


我想,

有的人明白了一些事情,忍住没哭。

有的人没明白一些事情,还在笑着。

没有谁对谁错,体察自己的感受,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就是好的。

№4

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

说的是从生到死、自死赴生,每个灵魂都要经历一篇荒原,摆渡人会提供帮助。

故事主人公迪伦与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相爱,经历种种磨难与动摇,最终破除了荒原的规则,主人公和自己的摆渡人一同回到了现实世界。

书最后,

“崔斯坦。”她低声说,轻松和喜悦一下子充盈在胸中。她看着他出现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如痴如醉。

他成功了。

......

“嗨。”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在迪伦做出回到荒原找崔斯坦的选择,

还有寻找的过程中,有很多声音,包括还有崔斯坦,都让她回去,

觉得她不应该试着打破原有的规则。

可是她越过一个又一个被撕咬的时刻,

回想着之前走过的一个个安全屋,

脑子里只想着回去。

最终,她真的回去了,还和崔斯坦一起。

也许很多时候,

我们像崔斯坦一样,“希望每个人都有明天,而觉得是一个没有明天的人。”

在自己存在的世界里守着有的一切,一步一步走着。

不妨试着打破一点点心墙,去触碰外面的世界,会有全新的感受。


不,

那不是外面的世界,

还是你自己。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帮你读书系列《摆渡人》 全书17万字,本文7000字,帮你节省阅读时间10小时 《摆渡人》畅销欧美33个国家的心灵...
    fe3654babd41阅读 1,459评论 0 4
  • 关于迷茫的问题,你很难回答是因为什么感到迷茫,因为这种感受悄悄是当我们对于很多都不知道的时候产生的。 我现在所经历...
    左右不言他阅读 1,028评论 10 13
  • 孤身赏月露残隐,时千思离故人梦,问几曾何拾毋晓,佳人思不思良辰
    水手与鱼阅读 290评论 0 3
  • ---叶孤腾 去见上师的那一天 日子从阴霾慢慢变成晴天 师傅说来时的路我已经披上了一身的阳光 然而眼神中依然深藏阴...
    叶孤腾阅读 585评论 0 0
  •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沒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不知道要去哪里! 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沒目标的人在报怨,因为觉得全世界都欠他...
    王继新阅读 11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