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号三个词:知识账簿、成长迷思 和 x。
知识账簿
今天交了点智商税听了李笑来老师的《和时间做朋友这十年》。人在迷茫的时候就会愈发的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指导和判断。即使这场在线讲座中的一些观点与自己的想法相悖,但是总有一些道理是深埋在自己的记忆中,只有当别人再次提起时才会想起来:“哦!是这么回事儿!”
这让我想起来从初中开始就在追的中国经济之声“冬吴相对论”节目中的吴伯凡老师在《逻辑思维》中提到过的“知识账本”这个概念。一件事情、一个道理,听过但不践行就等于没有听过。因为这些外在的因素都没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没有融入进你的身体。
前两天和凯达通话,提起关于如何系统化自己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搭建框架。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知识结构。确实,从少年班毕业之后,我便极少接触纯理论的知识,更多地在学习如何操作,如何写分录,写报表,而本科中最难以忘记的时光竟是在伯克利和老师讨论USGAAP下各个分录之间钩稽关系与会计原则之间的契合与相悖。正如凯达说,研究生的时候,开始从理论最基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看完一本书会合上书再想想自己能否把其中的逻辑推出来,但是本科的时候,我们学会的却只是刷几米多维奇,刷往年考题,套老师近乎。想来这也是为什么读完大学,我开始觉得自己越来越笨的原因了。
从今年以来,周遭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万宝之争,到董明珠小姐的收购,再到国海的假章。每一件事情我都仅仅从各种新闻途径中蜻蜓点水般地了解事情的大概,却从来没有自己的思考。上初中的时候,每天吃完午饭,亲爹都会拿着《钱江晚报》的最后一面点评那一块的话题来问问我的想法。年幼的我对此类活动自始自终都是一种抵触的态度,最终也不了了之。现在想来,从前养成的这种不愿意思考与判断的习惯也导致了今日的毫无独立人格。
这个学期,每个月我都会回一次杭州,每次我都会带一本书回来,想着这个月要把这本书看完,但是最终都没有完成计划。因此,开这个号,一方面会以一定的时事热点作为背景,写一下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也会写一下最近看的书,作为分享,尽量朝着一个知识体系的方向去构建。
成长迷思
作为一个双子座的人,我总是非常容易在不同的选择中迷失自己。在一个传统的中式家庭中成长,我总是过分地相信父母却丧失了自己应有的判断。虽然父母给予我很多选择判断的机会,当家庭整体进行决策时都会问我的建议,但是一直以来,我的印象中从未有过任何因为我的价值判断而影响家庭决策的机会。而另一方面,父母对我的价值观植入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导致我一直不能够进行自主的判断。这个问题在我成长的前二十年一直以一种潜伏的状态埋没在我的道路中,以至于时至今日别人问起我:“你是一个杭州人为什么会到西安读书?”或者“你为什么选择去读少年班?”这种问题的时候,在前几年我的回答是“因为这样可以不用高考。”而今天,我终于羞耻地意识到:“因为我没有学会如何去选择。”我总是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把判断和选择的权力交给别人,就像一只把头埋进沙土里的鸵鸟,仿佛这样,自己人生决定的错误就都是别人造成的,而食下这颗恶果的人却恰恰是自己。
诚然,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我的父母。在少年班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成长,甚至于本科四年什么事情都没做出来却仍没有学会如何去判断,确实是一件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以至于当大三大四在另一个人生拐点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我再一次把希望寄托在父母的身上。我绝对地相信父母的建议,我按照他们的想法同时准备找工作、保研、出国,我一边写着中文的申请材料,一边报名托福、GMAT考试。而人总是会有惰性,当一件事情已经达到自己的最低期望时,再去做其他的事情动力便会减少三分。当本科毕业时,我因为这一轮再次洗牌与同学之间已经拉开了巨大的差距。现在想来,若是明确了目标,结果也会比现在好。而我现在,也同样在面临这种选择。
两个月前,我的校友mentor来学校与我们交流说过一句话:“即使你们现在跟你们的同学们比起来可能进不了摩根、高盛,但是只要做对选择,过上十年十五年,你们依旧可以站在同样的高度和平台,如果你们做对了选择的话。”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我一直在想要如何去做出选择。但直至近日我才发现,自己连最基本的三观都没有组建好,叫人如何去做选择。
我很小的时候,一次回家作业,没想出作文题目写什么好,我父亲给我起了个题目,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总是在想,我现在这么容易在不同的道路之间徘徊,做了审计又想去做投行,做了投行又去试了试行研,有的时候还想去看看PEVC咨询,一来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二来是我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但我想了想,我有啊,一直以来我的梦想不就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么!可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便是有了非常长远的目标,我依旧无法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判断。一年多前我请教寇总,这个世界变化的这么快,我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可怎么办?寇总说,不知道十年后会如何,就从最基本的五年、三年开始做。
前两周,耿老师在饭间同我提起14年的时候,朋友们在BB做research,早上九点去上班,十点已经被公司开除坐在楼下喝早茶了。叫人又想起年初和凯达讨论过的观点,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历史的进程,所以至少,不要把自己送上一艘要沉的船。很快就要开始找工作了,希望即使没有找到兴趣点,也要把自己送到风口。所以在这个栏目里,也会聊一些有的没的,人生故事、困惑、烦恼和喜悦。
自卑自信
三年前在三番,我让刘溪儿同学帮我拍了张拿着身份证的照片,她问我是要干嘛?我没告诉她那时候我想创业,想开个微信公众号。三年过去了,时间公平地流走,而我的成长速度却是极慢的,正如那个停滞的账号。我时常提起笔写一些东西,但我从来都不愿意告诉别人这些是我写的,因为我怕,怕别人耻笑我的知识水平,怕别人瞧不起我的分析判断,怕自己的想法是错的,是异类。
本科毕业的时候,室友互相提意见,我无法忘记有一个室友说:“Miya,你总是很不自信,是那种骨子里的不自信,你不相信自己,即便是最正确的公理你都需要举个例子说那个谁谁谁也说过这句话。”
小时候我是个很开朗的人,喜欢演讲,喜欢唱歌,渐渐地别人说你听她唱歌跑调,你听她演讲没劲儿,我开始直接放弃,我不愿意与别人提及自己当年的往事,想要把自己一步一步逼进尘埃,逼进最渺小的一粒。有一天我看到Fay在一篇文章里写起她的一个哈佛同学,从小就不愿意share自己的个人感情和生活,有人跟她说,如果你没有跟人share你个人世界的能力,你也就失去了跟别人真诚交流的机会和能力。这也是我下决心重拾公众号,把自己的想法share出来的一个原因。我希望自己能比以前更勇敢一点,能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有能力和别人分享真实的自己。
今日既宜开市,那便立个长远的flag,争取每周一更,纪录知识账簿,纪录我的成长与迷思,与诸君共勉可好?
以上插图均为赵无极老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