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之外遇见你 第一章 深夜的“同频信号”

林微第无数次把手机屏幕按亮时,办公室里只剩中央空调出风口的嗡鸣。凌晨一点半,策划案最终版的邮件刚发出去,她瘫在转椅里,指尖划过社交软件首页——全是精心包装的生活碎片,像超市货架上码得整齐却毫无温度的罐头。

她随手点开个小众“声音社区”,指尖漫无目的地划着“陪伴自习室”标签。大多房间是背景音循环的白噪音,直到停在个叫“松风扫叶”的房间:没有背景音乐,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夹杂一声极轻的翻书响,像有人坐在隔壁桌安静做题。

林微鬼使神差地点了“加入”。她没开麦,就把手机扣在桌面上,听着那道清晰的写字声,居然慢慢缓过了加班后的紧绷。不知过了多久,房间里突然传来一声低低的咳嗽,男声,清清爽爽的,带着点刚开口的哑:“有人在吗?”

林微手忙脚乱按了静音键,屏上跳出对方的头像——不是真人照,是张手绘的书桌:黑木桌面,放着本摊开的物理题册,角落压着片干了的银杏叶。她犹豫了两秒,打字回复:“抱歉,没打扰你吧?就想找个安静的声音。”

对方隔了半分钟才回,也是文字:“不打扰,我刚做完一套题,歇会儿。你也在加班?”

林微愣了愣。她没说自己加班,只说“找安静”,可他居然猜中了。她指尖敲得快了点:“嗯,策划狗刚交完方案。你是学生?听着像在做题。”

“研二,学物理的。”

那天晚上他们没聊太久,加起来不过十来句话。最后是林微要起身回家,打字说“先走了,谢谢你的‘白噪音’”,对方回了句“路上小心,别熬夜”,还加了个小小的月亮表情。

林微走出写字楼时,秋夜的风卷着落叶打在脚边。她掏出手机,点开那个“松风扫叶”的主页——简介只有一行:“记录刷题日常,勿扰。”动态是空的,粉丝只有三个,看起来像个没人在意的小号。

可她鬼使神差地点了“关注”。

之后的半个月,林微成了“松风扫叶”房间的常客。大多时候她不说话,就挂在里面加班、改方案,听着那头规律的写字声、翻书声,偶尔还有他接水时杯子碰撞的轻响。他也极少开麦,只有偶尔遇到难题卡壳,会低低叹口气,那声气音透过耳机传过来,竟有种莫名的真实感。

唯一一次多说几句话,是某个周五的深夜。林微赶完活,实在累得不想动,就开了麦,声音轻得像怕惊到谁:“今天居然没做题?”

那头顿了顿,写字声停了。过了会儿,那道清哑的男声又响起来,比上次放松些:“刚答辩完,歇一天。你还在公司?”

“嗯,等打车。”林微看着窗外空无一人的街道,“你们学物理的,是不是都像你这么……安静?”

他笑了声,很低,像羽毛扫过耳朵:“也不是,实验室里吵得很。就是做题的时候,得静下来。你呢?策划案很难做?”

“难啊,”林微垮了垮肩,对着空气吐槽,“甲方今天说要‘五彩斑斓的黑’,明天要‘有呼吸感的PPT’,我都快不知道‘呼吸’俩字怎么写了。”

他没接话,就安安静静听着。林微说完才觉得有点矫情,刚想道歉,就听他说:“别熬太狠。我见过实验室师兄熬到胃出血,不值当。”

语气很淡,却不像客套话。林微心里软了下,轻声说:“知道了,你也别总刷题到半夜。”

那天他们聊了四十分钟,从她吐槽甲方的离谱要求,到他说实验室里总跳闸的旧冰箱,再到两人都喜欢的老动画。林微发现,他看着话少,其实很会听——她说到激动处语速飞快,他从不会打断,只会在停顿的时候,接一句“后来呢”“那你没跟他吵?”,让她能一直说下去。

挂电话前,他突然说:“对了,我叫沈亦舟。”

林微愣了下,随即笑了:“林微。微风的微。”

“林微,”他重复了一遍,声音轻轻的,“挺好的名字。”

那之后,他们不再只在“自习室”里交流。沈亦舟会在中午发消息给她:“吃饭了吗?别总点外卖。”林微会在晚上看到他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只有一张实验室窗外的晚霞),顺手点个赞,他很快会回个表情。

没有暧昧的话,全是些细碎的日常。林微加班晚了,会拍张办公室的灯发给沈亦舟,他回“快回”;沈亦舟做实验到凌晨,会拍张试管架的照片,配文“终于出结果”,林微回“恭喜,赶紧睡”。

就像两颗原本运行在不同轨道的星,突然找到了微弱的同频信号,隔着屏幕,慢慢靠近了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