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已去,请让他安静离开

家里有人去世,这种难过的心情大家可以理解。

然而小区中的人口高度密集,从早上不到六点就开始一直敲锣打鼓,并且有放一天的音乐的趋势是否有损功德?

诚然,传统习俗不可丢,我已经“习惯”了村庄中的“锣鼓喧天”,习俗的由来大约是因为从前人们信息的滞塞,因此用如此方式来告知乡里乡亲,演化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谁家的音乐更响,谁家的儿女更孝顺”,谁家晚上的“唱歌节目越热闹,谁家越富裕”的趋势。

在小区中,这种做法并不如住房间距远的乡村来的方便。钢筋水泥促进新社会的演变,导致小区居民的巨大流动性,不稳定性,邻里之间相对陌生。而乡村之间的居民由于氏族部落的长久居住,来往频繁,甚至居住在周边的皆是出自同一氏族,因此婚丧嫁娶少不了宴请邻居。而小区中大多数的情况是,一旦关上大门,连对门姓什么都不是完全清楚。又何谈宴请?

比如楼上有个善良的老太,过寿时给挨家挨户分了小点心。儿子带着老太晚上来敲门时,我和家人在家中甚至有些紧张。大晚上谁来敲门?来者不善吗?这不过是一个三线都不算的小城,给予市民的安全指数这样低,我怀念我外婆家的安逸与放心,这也导致中秋之后的那一晚邻居家的狗疯叫也没有意识到是有贼来。

话说回来,现代文明社会有了殡仪馆这种东西,我想旨意是让市民使用而不是看看的,我老家的习俗反而让人舒适。

我老家那个地方比较特殊,外来人口居多,导致最大的习俗就是没什么习俗。有人去世时,停放在灵堂,安安静静,只有遗体告别时奏响哀乐,亲友鞠躬,默默流泪。

逝者已去。就让他安心地去。

而活者其路漫漫,请不要惊扰过度。

一早被哀乐吵醒,难免心气郁结,心塞不满。多叨叨几句。

哀乐已远,继续睡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在朋友圈发泄情绪了,积攒了些祝福,然后删除此条朋友圈,把朋友的祝福留个纪念。 最近真的好累,好想嫁人,嫁个我能...
    微风茶阅读 1,430评论 0 0
  • 你的怀抱 文/笑看人生 想起你的怀抱 就觉得那么美妙 一双有力的大手 我怎么也逃脱不了 此刻感受你的温度 听着你的...
    笑看人生_b68a阅读 3,590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