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湖北之行”让文化“传承、发展、互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调研,“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扛起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互鉴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新时代“向新而行”。     

        回望“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源远历史,汲取传统文化自信力量,让“文化传承”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在华夏大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价值观念,加之诗经、唐诗、宋词等伟大作品,以及中国戏曲、杂技、民乐等非遗传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觉,继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独有价值内涵,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撑。

        把握“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时代大势,激发传统文化创新活力,让“文化发展”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的浩荡长河,既有深沉厚重的历史积淀,也有大浪淘沙的实践再造,还有奔腾澎湃的创新汇流。前不久《黑神话:悟空》爆火出圈,该游戏复刻了山西彩塑、斗拱等中国传统文化瑰宝27处,融入陕北说书、石刻雕塑等非遗文化,建立了中国首个古建筑虚拟资产库,让世界惊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为传统文化赋能,激活传统文化蕴藏的历史密码、文化精神、文化基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被看见”。     

        展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博大胸怀,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能,让“文化互鉴”日新月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走出去”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开放包容的,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使其长处和精华为我所用,牢牢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交相辉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