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的书法梦

玮莲

砚海荡墨魂,纵横见精神。

                                      ——  题记

在潍北,昌邑西北部有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小镇——龙池,被央视授予“中国最美乡镇”的称号。

小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江北百塘镇”之美誉,如今不仅是中国的“溴、盐”重镇,更是花香鸟语,道法自然,浓浓乡野气息的生态园。

这里有历史文化名村——齐西,有清代美名远扬的“一门四学士”的故居,出过传奇色彩的武进士齐恩铭,功勋卓著的早期同盟会会员陈干诞生于此,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的老家,有红色老区的革命精神,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锡芝剪纸,这里还是书画之乡。这些人文之光经历了经济大潮的冲击,曾一度失色,在欲壑挣扎中,觉悟、反省,如今凤凰涅槃,那些美丽的目光已重返家园眼眸……

在这样的小镇上有一位富有特色的农民书法家——赵焕礼先生,今年已经七十四岁,阳光健谈,一谈到书法,神采飞扬,没有老人常见的老态,有点老来“狂”,神态里透着自信和倔强,透着年轻人的神采。当地人称他书法家,他总喜欢在前面加上“草根”一词。他说:“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祖上务农,家中兄妹八人,我是老大,尽管自小天分不错,艰苦年代,一家老小都要吃饭穿衣,初中就辍学帮父母担起了养家的责任。自此春播夏耕秋收冬藏,与土地有了深厚的情感,是名符其实的草根。草根又最富有生命力,自喻,勉励自己。”他深知艺术始终扎根在泥土,才有生命力。

赵老先生十六岁习了木工手艺,木匠活挑人,非有天赋的人是做不来的,他一干就是十几年,成了南村北店吃香的手艺人,解决了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之难,手艺也日臻成熟。装屋梁,安门窗,打家具,刻柱雕梁,粗活细活,样样在行。连木工活中难度高的庙堂式古建筑,传统八仙桌等,也努力钻研直至精通。期间还做过铁皮匠的活计,用现在的话说,样样可都是纯手工艺术呀!他的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书艺生活沉淀了宝贵的财富。“听声类形,以耳为目,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画形无象,造响无声。”梁思成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中也讲过,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所以说艺术之间是相通的。

赵焕礼先生自幼喜爱书法,只是生活困难时期,这梦深深藏在了心底。随着一次次的社会改革,国富民强了,农村的生活也在一步一个台阶地上着,日子宽裕了,也有了闲钱。赵先生的两个儿子重点大学都已毕业,都进了政府机关工作,成了家,立了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他这时才有了闲情,毕竟是性情中人,书法之梦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不相信什么“人生五十不学艺。”他五十四岁重拾书法之梦,一发而不可收。他相信自己,农村不只生长粮食,也生长人才,农村是生活之基,艺术之源,他要走出自己的夕阳红。

赵老先生从孩子身上进一步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要写好字,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他如饥似渴地买书读书,填补着知识的空白。每每见到自己喜欢的书法论著,法贴,或文学书籍,省吃俭用都要买下来,家中书籍不断增多,《书概》、《古今书法论文选》、《汉简》、《古典诗词》《论语》《古文观止》等等,翰墨书香成了他的良师益友。他甚爱孙过庭的《书谱》和姜夔的《续书谱》,反复研读、揣摩,书都一遍遍地翻烂了,仍是爱不释手。他相信凭着自己前半生的人生经验,加上书籍的熏染,定会“胸中有丘壑,腹内自乾坤。”

为了这个夕阳梦,赵先生临过颜真卿、欧阳询的楷书,临过郑文公牌、临过乙英碑、石门颂,苦读孙过庭的书谱,痴迷王铎、怀素、黄庭坚、林散之等名家的草书,是传统的习书者,师古而不泥古,是书法道路上虔诚的践行者。他自费去北京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学习,和书法界朋友切磋书艺,交友旅行两不误,就这样,凭了好学善问的韧劲,书艺水平迅速提高。二十年来通过自学、拜师、访名家、苦练,梦想成真。真草隶篆皆习之,尤擅草书和榜书。如今笔耕不辍,用笔展现着他曾经的岁月,展现着他的精神世界和夕阳情怀,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感染着一方人的精神世界。“翰墨聊知己,诗书悦雅怀。”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我见过赵老先生几面,他跟我说,为什么学书法,说书法是老祖宗留下的最美的东西,中国的文字神奇有趣,里面有大学问,研究起来没止境,诱惑大,始终能激发出好奇心,是一种艺术享受,太美了,尤其是毛笔字。不过老先生最近有点苦恼,遇到止步不前的瓶颈,无法逾越自己。是啊,当你学习一样手艺达到一定层次水平后,似乎就停止不前了,这个坎不好过,单凭苦练是达不到飞越的,一个人的知识沉淀、修为、本身的悟性就体现出来了,这就是考验人的地方,跨过去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艺术的另一种境界了。赵老先生尽管在苦恼着,也在静静地苦思着解决的办法,不气馁的劲头感染着我,人老了更应该有点张狂的精神气啊!

书法里蕴含着他的人生,他的梦,小镇的变迁见证着老人的夕阳情,新农村的建设,生态园,观光园里的牌匾、雕塑都有先生笔迹和心血。他的书作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庐山白麓洞书院,以及烟台、西安等地均有收藏,还应邀去俄罗斯讲过书法。他的精神带动了龙乡书法文化的发展,家中常年有拜师学艺的左邻右舍,还有远道而来的书法朋友切磋书艺。

常常听到“字如其人”的说法,这句话是说,从一个人的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字如其人,亦如人生,而我始终认为书法更是人生写照。字是人写出来的,一长一短,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人生也是人用行动写出来的,一旦一夕,一张一弛,一善一恶。人生百态,我们当从中启迪人生,感悟人生。赵先生的作品中,不论是笔的走势,线墨条,还是书写内容,总透出浓淡相宜,挥洒自如的狂放来。正如他自己的诗句“名缰利锁非吾愿“,“庭草经霜老更绿”,“人生当效东篱菊”等等,这些自诗书作,展示着一位老人的精神世界和夕阳情怀。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若水,执笔写的都是自己的人生旅程,字味如人生。

最近先生写了一副“不容易”,我很喜欢,作品中透着沧桑和从容,流畅大气,灵动,欣赏之余,觉得这三个字蕴藏着老人对世事的参悟,是珍惜,是善待。书法人生,是对美与善的追求和传播,是对自己与他人的劝勉,也是书法艺术的境界吧!

“不容易”似乎是世间万物的生存状态,好的人生,都是从苦里熬出来的。因为信仰,因为追求,我们要历经磨难和沧桑,寂寞和孤独,在不易中参悟出生的意义和价值,才会珍惜快乐时光,才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灿烂自己,照亮别人。我们的语言文字里才沉淀了“蹉跎岁月”“岁月沧桑”……这些厚重的词语。

经历波澜后的人生方显厚重,正如赵先生下面的这幅字“波澜不惊”,似是波澜后的坦然和平静。“波澜不惊”语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人生经历了“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才会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以载道,书法亦载道,范仲淹的境界,赵先生的境界,这也该是我们人生追求的境界吧!

赵先生的自题草堂壁组诗:

“草堂柴扉掩,墙角生黄芦。寒蛩才入户,梧叶落庭除。”

“梁上燕雀自来去,檐下蜘蛛作画图。天外闲云任舒卷,庭前野草自荣枯。”

“烹茶朝临贴,焚香夜读书。笔端换烟霞,丹凤吐流苏。师前贤,求法度。破蕃篱,立风骨。”

“捉笔常恨知音少,夜长但觉故人疏。犹怀屈子求索意,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这些自作诗句里,我看到了老先生的人生态度和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我忽然想起冯梦龙的话“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字,心画也,赵老先生的字,透着坚毅和自信,一枝毛笔,一方砚,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影响着这一方的人,传播着美和善,提升着这方水土的生命品质。愿赵老先生的书艺人生更精彩!

作者:玮莲原名孙志华,高级讲师,热爱生活,业余写写文字,抒发对美的感受,传播美和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怀春的女人们都干了些什么?丰胸,减肥,不同的女人同样的结局,cup没有涨,体重蹭蹭...
    猫良猫良阅读 1,586评论 0 3
  • 四叶草的花语 你可曾记起 悠远的古迹 一片未到达的目的地 翻山越岭 只为求得一句珍惜 时光变迁 梦碎的传奇 也许蝶...
    纳兰秋琪阅读 3,073评论 1 4
  • 静夜泪满面,心中无限愁。 只想饮酒醉,芳才睡下身。 双十无酒饮,双时无酒醉。 昨晚一点才睡下,有点晚,早上照常起床...
    心情小屋阅读 1,293评论 0 0
  •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木禾有二阅读 1,111评论 0 0
  • 独对孤灯, 我深深想你于心间, 独坐窗前, 静对细雨, 我想你于心田, 独行湖边,面对孤荷, 我想你于腮边, 独立...
    素颜之爱情独角戏阅读 6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