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境内,是山西4A级著名旅游景区。导游介绍:“乔家大院于1986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又名叫乔‘在中堂 ’,是当时闻名全国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邸。” 随着导游的解说,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乔家大院建筑注释:内分6个大院,20个小院,共313间房屋,布局宏大,工艺精美,观其外,如城如堡,高大雄伟;察其内,如宫如殿,威严高大,富丽堂皇!所以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居民建筑的一颗明珠”还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刚走进乔家大院,我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乔家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势力?建如此豪华的住宅?带着这些疑问,我便请问导游,美女导游不无感慨地说:“乔家原是清代晋商巨族,发迹于清乾隆初年,衰微于民国末年,前后称雄包头商界200余年,故有‘先有夏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誉。盛极时,统领几十个字号,横跨几百万平方公里,拥资千万两白银,可以说财大势雄!在乾隆至民国的200余年间,乔家几代东家和掌柜在北中国商界、金融界呼风唤雨,真可谓弄尽风流!”
当我深入乔家大院,给我一种既清新秀丽又古朴典雅之感,院内青砖灰瓦,雕梁画柱,十分的雍容华贵。标准的清代四合院建筑,错落有致,井然有序,整个设计呈“双喜字”形状;屋顶排瓦煌煌,美不胜收;门楼斗拱翘然,妙不可言;院墙壁垒巍巍,高不可攀。院内有院: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跨院。院内门窗、橼檐、阶石、栏杆等,无不造型精巧,独具匠心。院内砖雕、石刻、木雕、彩绘等到处可见,几乎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和合二仙、四时如意,五福临门、八仙献寿……就连房顶上的140个烟囱也没有一个雷同的。真是美不胜收,大开眼界。 再沿着用青砖铺就的甬道走进乔家北院,更是另一番景象,两座主楼坐北朝南,名曰明楼,巍然矗立,傲然俯视,其高大之形,如山如岳;其雄霸之气,如君如王。远望明楼,卓然、蔚然、超然,雄大雄伟;近看明楼,砖雕、木刻、彩绘,精湛精美;上悬“光前裕后”匾额,彰显出主人雄视千古的大气。走进楼内,古朴典雅的装饰映入眼帘,特别是后墙东西两侧的两挂门帘,更加引人注目。导游特意地介绍着:这两挂门帘后面并没有门,它后面只是主人设计装修了像门一样的两面镜子,这样既显得室内空间比较大,又使来客以为还有两间卧室,真是构思巧妙,独具匠心。最后,导游卖关子似地说:这就是我们当地的一句成语"墙上挂门帘-没门"
走进乔家南院,布局宏大,结构精妙,如园林之优美,如宫殿之辉煌。特别是屋顶护栏和墙壁门头上的雕刻,更是引人入胜,美轮美奂,欣赏价值极高。砖雕葡萄,枝壮、叶茂、葡萄繁,鲜美鲜活,真乃砖雕之神品。砖雕兽头像,其状特异,非常兽之形;其态特异,非常兽之神。其天兽耶?其仙兽耶?砖雕小门,雕饰精美,颇为雅气;冠名“洞达”更见雅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还有两幅书法极品:一幅乃赵铁山书法,此公乃乔“在中堂”主人乔致庸孙婿、近代著名书法家,文章美,书法美,砖雕也美。另一幅就是百寿图。是乔“在中堂”的孙婿、近代著名学者、篆书家常赞春用篆字书写,能工巧匠雕刻于墙壁上,百寿图还配了副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横批“履和”。相传是清廷陕甘总督、军机大臣左宗棠来乔家时撰写。 走出乔家大院,察今思古,触景生情,感到此行不虚,受益匪浅。转身又是离别在即,不知君此去何时归,也许不会太遥远,相信与乔家大院的相聚是缘,我也将会缘起也将会在日后再与这里来次今生缘尽画下人生圆满的句号而告终!再见乔家大院,轻轻挥手告别直到赶往去太原的大巴车;消失在地平线。来到太原不去太原瞻仰晋祠,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来过数次北方,我还是第一次走进太原晋祠,走进这座集儒、释、道文化内涵,融山光水色盛景,汇文物古迹大观的古建园林群——晋祠。四月的太原,街头的柳树已经悄悄吐出嫩嫩的绿,汾河的水哗啦啦流过古城,两岸的杏花似乎要打起了骨朵儿,手扶轻盈的树枝,小心翼翼的看着微风中枝头上的点点花絮,使人生出一股怜爱之情,似乎都不舍得多看它们一眼,生怕看多了会化在眼里。
出太原沿着春枝摇曳的马路,乘公交车往西南方向行约十公里,便来到了悬翁山下,晋祠就依悬翁而建,从山脚一直往上延伸到半山之腰。晋祠素有“山西小江南”之美誉,这里不仅秀水青山,气候宜人,而且分布着近百座历代劳动人民修建的殿堂楼阁、亭台石桥,它们在苍郁的古树掩映之中,在晶莹澄澈的晋水映衬之下,简直就是一幅壮美无瑕的泼墨画,让人们应接不暇,流连忘返,难怪刘大鹏提笔曰: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我驻足在晋祠戏台名叫~“水镜台”前,眼光一下子被两旁楹柱上的对联所吸引: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这寥寥二十字,竟描绘出了一幅晋祠胜境,山色有情韵,流水多柔静,晋祠之美,何须用的笔墨,分明就是上天泼下的五彩熏染装扮在了人间;百鸟鸣春景,花枝迎春风,大自然用巧夺天工之作,把晋祠这幅画描绘的如此有声有色,如此生动迷人。
我去过山东的济南,看过趵突泉水,没想到在太原也能见到泉水,而且晋祠中的难老泉水别有一番滋味。泉出乎地,地久泉俱久;水生于天,天长水也长。守在“难老泉”边,看着泉水喷涌而上,泉上泉下一片秀色环翠拥簇,心里不禁咏叹…… 天地难老泉难老,人生难老情难老。 古往今来多少梦,走笔山水访春早。
冬天白雪覆盖下的晋祠会是怎样一派景象,我不得而知,而早春烟笼依依的晋祠,则是用古老的巨笔,向我描绘出了一幅唐叔虞把酒临风的春行图画,我联想到了当年你的父亲武王伐纣的英姿莫非被你刻画到了这吊挂天地间的悬翁之上?要不然,为什么越过三千春夏秋冬,历经无数战火洗礼的古柏古槐,依然郁郁如苍龙灼灼? 晋祠,你经历过了历史的沉淀,你生命的源泉才会如这难老泉的水汩汩喷涌;你看惯了秋月春风,你的春天还有你沐浴在春光里的奕奕神采,才会如同这永不干涸的难老泉,永远难老……
看,晋祠的古柏又逢春!再见山西,再见太原,让我们期待下次春天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