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双重身份的矛盾体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这是席慕蓉说的一句话,而把此话作为开题也是送给你们和自己的话。
现在,我是一名无业游民。
不,应该从16年12月19日开始我就是一名无业游民了。
可是,我还有一个身份,17年应届毕业生。
所以,以后的路要自己走,不管是以什么样的身份,都要自己走。
而此时我的脑袋里出现的是那个穿着豹纹衣,提着浅粉色包包的那个女生,你看,一左一右就是她的父母,那天北华的天空很蓝,秋季的色彩也比较浓厚,像有了一点神秘感,就像没人会预见到四年以后的分晓。
这一定是梦境,不然怎么会想到那么幼稚的曾经。
我是拒绝的,还有6个月就毕业了!手头的工作也没了,人生呢,意义何在?
20几岁的年纪,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人生,何为人生的意义?
小时候的摸爬滚打那是童年最真实的记录,入学以后的题海和分数那是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争霸赛,毕业以后的选择和失落这是人生必上的课堂。
漫漫长路,谁又能告诉谁,谁是谁的归宿,谁是谁的停留?相逢何意,相遇为何。
因为不知道结果,所有的挑战也才变得有吸引力,所有的未知也才变得有魅力。
另一方面我是开心的,因为可以追寻自己喜欢的和更适合自己的。
从开始的犹犹豫豫,到最后的主动演变为被动,到最后平淡无奇。
其实,心里是有一些不甘的,前进不止,甘心不止,虽然自己没有前进,到依旧甘心不止,因为我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是迷之自信么?我也不是很清楚。
辞职以后,先做了几天的话务员,打打电话,其中劳逸结合,空闲去图书馆找基本专业书籍,搜集点材料,看点文艺的电影,或者体验一下一整天摊在床。
其实,最激动的还是期待着北京行。
不是第一次去北京,但这次的期待与心情真的真的真的是超级兴奋和激动。
其实一直很想去北京,应该从17岁开始,对北京莫名的向往,“首都”,“帝都”,其实自己在意的从来都不是这样光鲜靓丽的代名词。
是因为有人告诉我他要去。
故事的结果往往是差强人意,戏剧性的报考和录取,出现出租房里呆若木鸡的女孩的身影。
也许,这世界真的这没有所谓的稳定,而我是不想局限于这种停留方式。
这次的北京行,绝对是像完成了仪式的归属和愿望的实现。
是自己想去探索和追求的一种尝试。
而坚持,经过时间的考验,所有的漂浮都变成了笃定。
突然安静的氛围和夜晚的静谧最容易产生放空的感觉,最想潜入内心最深处去翻滚,去奔腾,那是排山倒海式的反复挖掘。
人也许会质疑自己的某个选择,即使当初是坚定无比,义无反顾。就像现在的我一样。
质疑与后悔都没什么在意的,我们在质疑中更加坚定,在后悔中学会慎重。也像现在的我一样。
看看专业书,偏爱自己的旅行和故事,看看电影,期待成为自己的穿着普拉达的女王,
写写便签,坚持自己的文字和编辑。
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书,爱过的人。
所以,路要稳稳的且坚定的走,书要细细的认真的品,爱要负责专一的去追。
“温柔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因为这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
所以,就算真正成为自己的双重矛盾体,就算自己也千万次质疑,也要认真去做,去选择,去追求,去爱人。
因为终点确定,有多远都没关系。
因为路途遥远,自己也会点亮自己。
所以,终会成为自己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