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CE蝈蝈
书读了不少,却没见到生活实质上的改变。一本书读完,也没理解书中的内容,读再多书都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践中。“书中自有黄金屋。”怎样才算是找到了书中的黄金屋呢?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呢?
翻开日本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揭开我们的疑惑。正确认识读书,掌握读书法,明白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我们读过的书犹如我们吃过的饭、走过的路,都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毫无价值。
茂木健一郎是日本的一名脑科学家,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茂木健一郎认为通过读书来磨炼语言能力,更容易使大脑得到锻炼。读书能让我们了解人类发展史,世界的变化,培养我们独立思考能力。
茂木健一郎通过《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的五个章节与我们分享了读书改造大脑的过程。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阐释我的理解。
一、杂读,广涉猎
正如我们每日饮食,除了一日三餐,还会搭配蔬菜瓜果。有时候也会来点零食。读书也一样,除了我们所涉及的领域和专业外,还应该多读点专业外的书。知识大多是触类旁通的,有时候在一个领域会山重水复疑无路,在另一个领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茂木健一郎认为,读商务书的人可以尝试古典文学,喜欢小说的可以尝试社会派非虚构文学。虽然我们不能保证跨界掌握的知识在某一刻能帮助我们,但我们可以在机遇出现时,不至于手足无措,错失良机。
杂读的好处在于,所有读过的书,我们感觉没印象,但或多或少都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就像我们吃饭,看似很平常,但都长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读书也一样,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举止。
二、知识附加值
师长们都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无外乎消遣,搜集信息,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吗?十年寒窗,为了一朝衣锦还乡。大学生毕业后包分配,包就业,铁饭碗属于过去式。现在不比过去,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有人失业,有人就业,还有人创业。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毕业意味着失业,是不是会出现读书无用论呢?一,个行为经久不衰,还被众人代代相传,一定有其道理。这就是读书带给我们的知识附加值。
记得我爸妈说过,读书不是为了你有多大出息,只是为了让你在这纷争的社会,更好的生活。读书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这话该如何理解呢?结合茂木健一郎提到:读书可以提高共鸣能力、聊天能力和写作能力。不难理解读书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读书的过程,我们会跟着主人翁一起同欢乐,共悲伤。为了避免冷场,可以用大家都熟悉的一本书来开场白,读书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交流行为。人和人之间聊天取决于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觉。书籍可以锤炼自身语言能力,也能传递这种微妙感觉。杂读过程中不能直接吸收的知识,经过不断发酵,最后形成有共鸣的感觉,为我们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看过的书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升华。
三、改造大脑,首选读书
茂木健一郎作为一名脑科专家,提到一个名词“默认模式网络”。“默认模式网络”主要用于整理大脑收集的经验和信息。整理行为主要发生在不做事或者放松休息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呆,发呆是在整理相关的信息和经验。
回头想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也就不难理解了。大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我们的经历会经过大脑的整理成为我们的经验。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这本书整体就是讲述阅读是可以改造大脑的,以及读书的一些方法。书要杂读,读名著,外国文学,名人传记等。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书中作者的感情,最佳的读书状态是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共鸣的书能培养我们的情感,这也是人类和机器之间的差距。人是有情感的。阅读后的复述能力也就是写作能力。请人做事,向人传递信息,都离不开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大量的阅读,读后复述。
……END……
点赞是最好的喜欢,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我是蝈蝈,写写生活小故事,书评,讲书稿。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欢迎来我的小屋做客,我们一起成长,用文字记录我们走过的岁月,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