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妈祖文化
在平原地带生长的我,青年时期很少关注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华夏民族以外的文化。07年,我读了姜戎的著作狼图腾,深深为之震撼。其中在编者荐言中有一句话:“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就是这几问,让我开始关注草原文化、海洋文化等等其他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不同。
我的《狼图腾》阅读笔记记录过这段话:世界上从古到今大致有狩猎、游牧、农耕、商业、航海、工业这六种行业和六种民族。只有农耕可以自给自足,其他必须竞争、交换、搏杀才能生存发展。如果他们没有像狼一样凶悍、顽强、进取的性格,就不能生存。
妈祖文化来源于海洋文化,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在船舶启航前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国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2019年10月中旬,我们随安徽庄子道酒业天津办事处的几位老总,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天津观海听涛,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妈祖文化园,第一次了解妈祖文化。园内矗立的妈祖圣像,高达42.3米,慈祥肃穆,巍峨庄严,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高的妈祖像。妈祖文化起源于福建湄洲,而后传入天津,在大直沽、小直沽、塘沽等多地建有专门祭祀妈祖的庙宇,天津因海而兴,受妈祖文化影响历史久远,民间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说法。几百年来,妈祖信仰在中国沿海地区非常流行,人们心中的“海神”妈祖,不仅仅是人们战胜海上危难的精神支柱,更成为灵护万方的“保护神”。
在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上,更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是对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说明。宋代华亭(即上海松江)、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还有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则成为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台湾同胞把早期的分灵妈祖称为“开台妈祖”,这更充分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开发是直接关联的。
在中山,有很多潮汕人,他们信奉海神妈祖,家乡的一位小美女嫁给了潮汕人,她说起潮汕人家拜神的规矩和虔诚,让我对妈祖文化的好奇心又更浓郁一些。
在珠海博物馆观看天后文化的介绍,二姐告诉我她的一些潮汕朋友家,就是信奉海神妈祖,我突然想到香港一些明星被封“天后”、“天王”,这些称呼跟海洋文化应该有渊源。
在天津天后宫,还有中国探寻海洋文化、传播天后文化的一些图文介绍。
其中还介绍了雄才大略的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对于海洋的探求,一直是这个有着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华夏民族的蓝色梦想。就是这个千年蓝色之梦,成就了大明王朝永乐皇帝立志使中国与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建立和睦关系,使光华璀璨的中华文明为世界知晓的政治抱负。如此恢弘的海洋战略,也使中华民族的妈祖信仰随着没有国界的海风传到了世界各地。向整个世界表达了一个礼仪之邦天下同福的理想。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具有世界眼光的永乐皇帝朱棣命令郑和率领200余艘船只、近两万八千名官兵出使西洋。此后的28年间,这支船队历经10余万海里,出访30余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七下西洋这个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明成祖朱棣跟他爹一样,是华夏大地上诞生的中国杰出帝王。朱棣敢于把帝都从温柔富贵之乡的南京,迁移到军事第一线的北京,而且他一生竟五次率兵亲征,直到病死在征伐的归途中。抛弃享乐,“马革裹尸”,这在汉王朝的皇帝中绝无仅有。也是鲜有的像狼一样的凶猛、智慧、顽强的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就是有了这样的各种文化的碰撞、拼杀、交流、融合,才有了丰富多彩、进步繁荣的社会。
陈浮2021年8月24号整理手机图片时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