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由南宋洪迈所作,堪称宋代笔记小说中的出类拔萃之作。被誉为是补《资治通鉴》之不足、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精粹珍品。
* 陈轸之说疏【原文】
战国权谋之士,游说从横,皆趋一时之利,殊不顾义理曲直所在。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於之地。陈轸谏曰:“张仪必负王,商於不可得而齐、秦合,是北绝齐交 ,西生秦患。”其言可谓善矣。然至云:“不若陰合而陽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赏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乃知鲁仲连、虞卿为豪杰之士,非轸辈所能企及也。
【译文】战国时的权术谋略之士,进行游说,合纵连横,都追求一时的利益,根本不考虑道义正理和是非曲直在哪一方面。张仪欺蒙楚怀王,让楚国跟齐国断交 并把秦国的商於之地(今陕西商南县、河南淅川县及内乡县一带)献给楚王。陈轸劝谏道:“张仪一定会背弃大王,商於不能得到,而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这样做就是在北边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在西面又滋生对秦国的忧患。”这些话可以说是正确的。但是当他说道:“不如暗地里跟齐国联合而表面上跟它断交 ,派人跟着张仪,如果给我们土地,再跟齐国断交 不迟”,这就是陈轸不深远地考虑能不能跟齐国断绝交往,只以得到土地作为心愿罢了。等到秦国背弃了盟约,楚王想攻打秦国,陈轸又劝说道:“不如趁机奉送秦国一个著名都市,跟秦国合并军队去攻打齐国,这样我国在秦国丧失的土地就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了。”这种决策更是荒谬不合道义。况且秦国把灭亡之名强加于楚国,楚国却打算把土地奉送给它;齐国本是同盟国,楚国竟要无故地跟它断交 !楚国应该向齐国割让土地赠送礼物,用谦卑的辞令承认过错,再请求齐国援助,怎么能反过来想攻打齐国呢?陈轸的主张在这里就太过疏失了。相比之下,这才知道鲁仲连、虞卿是豪放杰出的士人,不是陈轸之流所能赶上的。
【简析】看过前段时间热播的《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赋》吧。战国乱象迭起,里面的纵横家、方士谋士表演可谓精彩,随意出入各诸侯国,游说王候,有时。有时甚至将王侯国君玩弄于鼓掌。他们的意见天花乱坠,以假乱真。而那些诸侯王还真的信了,怪哉?
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人?
* 袁盎温 峤【原文】
赵谈常①害袁盎,盎兄子种同:“君与斗,廷辱之②,使其毁不用。”文帝出,谈参乘③,盎前曰:“天子所与共六尺舆④者,皆天下豪英,陛下奈何与刀锯余人⑤载?”上笑下谈,谈泣下车。温 峤将去王敦⑥,而惧钱凤为之奸谋,因敦饯别,峤起行酒,至凤,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 太真行酒而敢不饮!”及发后,凤入说敦曰:“峤于朝廷甚密,未必可信。”敦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⑦。”由是凤谋不行。二者之智如此。
【译文】赵谈曾害过袁盎,袁盎哥哥的儿子袁种说:“您跟他斗,在朝廷上羞辱他,使他名义被毁而不受重用。”汉文帝外出,赵谈陪坐在车右边,袁盎上前说:“跟天子同坐六尺车舆的人,都是天底下的英雄豪杰,陛下怎么跟宦者同坐车中呢?”皇上笑着让赵谈下去,赵谈流着泪下了车。温 峤(字太真)要离开王敦,但怕钱凤为王敦出奸诈谋略。乘着王敦设宴送别,温 峤站起来劝酒,走到钱凤跟前,打落了钱凤的头巾,变了脸色说:“钱凤是什么人,温 太真劝酒竟敢不喝!”等到温 峤出发以后,钱凤进来劝说王敦道:“温 峤跟朝廷联系非常紧密,不可轻信。”王敦说:“温 太真昨天醉了,稍微对你有点不好的声音和神色,怎么能根据这一点就说他坏话制造分裂呢?”因为这件事,钱凤的计谋没有实行。这两个人的智慧就像这样。
【简析】多好的一篇小小说,让人爱不释手。情节完整跌宕,人物描写生动,性格鲜明。尤以细节描写突出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