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木石心,具云水趣》——记中唐诗豪刘禹锡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南宋朱熹注释: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

《论语》里寥寥数句,为后世中国文人勾勒出了理想型人格!——既有木石之志,又具云水趣味!

但是,此生坚守符合义理的志向,已经很难;因为坚守志向,而落魄遭难,被时人所侮辱污蔑,还能旷达雄健,不失云水之趣,更是难上加难!

屈指数来,拥有这样豪雄心境者并不多,但中唐刘禹锡肯定当之无愧!

他被贬谪23年,从没向当权者妥协,文风清新明快、豁达豪迈,一扫自古迁黜者哀怨的颓废。

如这首《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究竟是什么志向,可以让一个人在漫长的不得志岁月里如此旷达,于不惑之年后,两次借咏桃花高歌发声,至死都念念不忘维护他的初心!?

后人在他的《华山歌》或许可以寻到答案:“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意思是说:男子汉大丈夫如果没有杰出的功业,官再高,也是碌碌之辈!

所以他追求的从来就不是官高位重,而是利在千秋的大功业!这个伟大的志向,注定他走不了寻常路,必然会荆棘密布!

                          (2)

刘禹锡的前三十年非常顺利,公元793年,年仅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同年登博学宏词科,第三年又登吏部取士科。

在唐朝,考取进士,并不能做官,还得参加吏部的“博学鸿词”或“拔萃”的考选!

“博学鸿词”和“拔萃”都是在已经中了科举的优秀人才中再择优筛选,难度可想而知!

刘禹锡三连中,实在是不得了!对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可以知晓,韩四次才中进士,而后又三度参加三年一次的“博学鸿词”科考选,均不中!

熠熠生辉的刘禹锡,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如果他只走寻常路,位极人臣也不是难事。但他的后半生因公元805年的“永贞改革”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日益没落,皇帝不信任朝臣,宦官主掌禁军,手握兵权,干政日甚,地方藩镇互相攻击,或联合反对中央政府,此外苛政如虎,贤能被逐。

革新派深谙弊病,在唐顺宗的支持下,刘禹锡、柳宗元等一批青年才俊于公元805年参加了由王叔文领导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急剧改革!

如免除杂税欠租、禁宫市、放宫女、削减宦官权利,惩办贪官污吏,召还有才德名望的贤者等,这些举措严重损害了自中唐以来就形成的宦官和藩镇利益,他们深深嫉恨!

而改革的支持者唐顺宗即位时已经风瘫,王叔文他们又是新人,缺少背景和经验,升迁太快,朝堂众人不服,敌对势力又盘根错节,在疯狂反扑,联合绞杀下,革新派众人毫无还手之力,如电光火石般,短短146天就夭折了!

                                  (3)

公元805年秋,永贞革新失败!顺宗皇帝因病被迫退位,革新派成员都被贬谪到南方的荒远各州,史称“二王八司马”。

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半途又再贬为朗州司马(现在的湖南常德)。

在唐朝,州一级最高长官是刺史,司马是个小小的闲职,没有实权。

他淡定地带着老母亲和妻儿,以及自愿跟随的堂兄一家,共十几口人辗转颠簸去赴任了!

之所以说他是淡定的,因为我始终觉得这本该是凄凄惨惨的旅程,可是,他的心太大了,大到居然可以静静地欣赏洞庭湖月下的山水。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诗写于他去朗州赴任途中,诗风素净淡雅。仿佛当下什么都没发生,他还是那个春风得意的屯田员外郎,只是在公务之余,看看山水,一抒雅兴。

一家人辗转两个多月,于这年冬天才到朗州,此时朗州刚经历过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州衙也没给他这个贬官准备房屋,择无所居,直到第二年春,才在城东的招屈亭畔,搭建了一处民房,从此一住就是十年。

或许他和被贬的众人,也曾幻想有朝一日可以遇赦复出,但是现实越来越严峻!

公元806年,反对派将贬为渝州司户的王叔文赐死,其后宪宗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却对永贞人员赠补一诏“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以泄痛恨之深切!

自古成王败寇,永贞党人仕途既断,朝中的诽谤和污蔑更如蚊蝇浮川,蜂拥而至,黑白颠倒,欲辨无路,冤苦不堪。

韩愈和刘禹锡,柳宗元是好友,但是在污蔑永贞成员上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他在《永贞行》《顺宗实录》里将王叔文、刘禹锡他们比作“小人窃国柄,一朝付私党。”

后世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在“永贞革新”一事都受韩愈影响,基本照抄《顺宗实录》,严重丑化了永贞成员的形象!

重重打击促使刘禹锡更深地反思,他说“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此外,他和好友柳宗元等人于逆境里互通书文,互相鼓励,深度探讨人生和天地宇宙,还写下了哲学著作《天论》三篇,充满积极进取思想!

贬在永州的柳宗元,因为水土不服,老母病逝,幼女夭折,久病缠身,却绝不求饶,他借寓言《乞巧文》明确表达,纵然“贬名绝命”,也要“抱拙终身”。

公元822年,刘禹锡被贬第17年,写了下诗: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如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他对落井下石,散布谣言的无耻小人极度轻蔑,坚信时间会给与公正的评价!

                              (4)

在刘禹锡的生命里,有两次著名的桃花事件,不得不提!

公元815年,朝廷有了恻隐之心,又欲起用他和柳宗元等人,刘禹锡奉召还京。

到长安后,自然免不了和故交们外出游玩,那一日,他也去了长安城外出名的玄都观看桃花,因为整城都传言那里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

这一去,将他的下一个十年送到更偏远的南方!

我猜想,以他的政治阅历,岂能不知这是敏感考察期?换了谁,再对当权者不满,外贬十年,说话还不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可他不!

君子忧道不忧贫!所以他看完桃花后,大笔一挥,旁若无人地戏谑道: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轻蔑地将新贵们比作转瞬即逝的桃花,玄都观里桃千树,都是我刘郎走了以后才栽的!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载,由于此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于是他被贬到更远的连州去了。

此后,刘禹锡辗转在连州、夔州、和州,至公元827年才召还,迁谪生涯累达23年!

那一年,54岁的白居易因病罢苏州刺史,同龄的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两位诗人相遇于扬州。

白居易在筵席上赠诗刘禹锡,其中两句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意思是说,你该当有不幸,谁让你才名那么高呢?只是遭贬23年,实在太久了!

面对充满同情、推心置腹的好友,刘禹锡也发自肺腑地喟叹了一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但他终究豁达,反而在颈联里,用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警句安慰白居易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公元 828年,刘禹锡在长安重游玄都观,感触极深。这十四年里,人事纷纭,他的好友们很多都不在了,包括柳宗元,皇帝也换了三个,而他经受住了重重打击和排挤,又回到了长安,怎么不感慨万千呢?

于是他又写了首诗,并作序以俟后游: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诗、序一出,又引起当政者不悦,不愿重用他!其后被派出做苏州刺史,再后又派往东都洛阳,任太子宾客这样闲官,最终卒于洛阳。

我想,宦海浮沉半生,刘禹锡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诗文的影响力,但他之所以还要昂然出声,绝不是意气用事,此诗既是淡看了沧桑,也是为已经死去的,饱受污蔑和委屈的战友们一并舒口气!

他在洛阳任太子宾客的最后日子里,遇见了那场政治斗争中的老友韩泰,真情流露,意绪悲凉地写了五首送别诗,其一如下:

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

海北江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自永贞革新失败后,他们就被人污蔑为“群小”,但这首诗里,刘禹锡深情地称往日战友为意气风发的群英,他们为了革新朝政而斗争,议事后,大家心情舒畅地排成一字,走出朝廷……

                          ( 5)

公元831年,刘禹锡三度被贬,出任苏州刺史,他那时已经六十岁,于次年二月到任,适逢苏州831年大水,百姓饥寒殒仆、相枕于野,物力萧然,十分凄凉。

他不顾年迈,一如永贞初心,详查灾情、废寝忘食地想方设法为民请命,赈灾开仓,逐户发放。其后免徭减役,兴教助学,政绩显著,朝廷赐他紫金鱼袋,百姓对他更是爱戴!

他离任后,苏州人民自发修建“三贤祠”,以纪念苏州史上三任最好的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

71岁时,他自知大限将至,写了《子刘子自传》,慎重地为永贞革新的战友们鸣冤翻案,称王叔文为寒俊,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充分肯定永贞革新的正确性!

文末,他回顾一生,自铭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毁谤),心无疵(瑕疵,小毛病)兮。”

时间就像大风,慢慢吹尽浮沙。北宋时,名臣范仲淹开始对史书里关于“永贞革新”王叔文的评价而产生质疑;清朝的《十七史商榷》里,对王叔文的善政予以肯定!当代社会,更是给予正面赞誉。

永贞成员若有知,当会舒心一笑吧!?

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如山不迁,如水无滞,刘禹锡确实做到了。

但是,他又怎么确定自己的志向一定是正确的呢?这又源于什么最根本的原则来判断呢?

孟子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刘禹锡一生的坚守,是源于他对自己初心反思后的无愧——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唯道德无愧,他才能不疚不悔地坚守志向,不屑于为了高官厚禄而妥协;唯道德无愧,他才能无忧无虑地安享于清风明月……

我深深敬重他,也常想,人的一生太短,如白驹过隙,瞬间消失,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抉择和困难,当困惑时,沮丧时,不妨想想刘禹锡的乐观豁达,也认真地问问自己内心: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的所作所为,良心安否?倘若心安,则如山不迁!

渺小如我,无力改变外境,但是绝对可以把控自己的心境,只要心定,就能如水无滞,云淡风轻、无忧无惧地面对未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5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0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24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9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1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4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33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0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31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3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60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7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