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在单位吃完午饭,正准备刷碗,同事和我聊天。
“轻儿,你刚看没看抖音里那什么,特太傻×那个……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啊?什么啊?”我一头雾水,顿了一下说,“我没有抖音。”
同事也顿了一下,脖子略向前倾,一脸疑惑,“没有抖音?我×……那你天天干嘛呀?”
他的声音很大,我察觉到周围至少有十双眼睛转向了我。
那一刻,我似乎与这个世界有了一层隔膜。我看到自己孤独地站在那个洗碗池前,用纸巾擦拭着盘子上的油渍,脚趾抠出了三室一厅。
抖音好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没有它,你就脱离了正常的社交群体,显得有点“怪”。
是的,我没有下载抖音。并不是觉得没有意义、浪费时间,就是单纯的觉得它很吵。
当我喜爱的小红莓的《Zombie》在地铁里,在公交车上未经允许就钻到我耳朵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抖音已经与我无缘了。
但我并不会因此无聊,我只是把别人用来刷抖音的时间,消耗在微博、b站、得物、知乎、豆瓣……众多APP上了。
作为一个重度手机沉迷患者,每次放假在家,我必是从眼睛还没睁开一直玩到眼睛睁不开。
然而和同事这次略显尴尬的对话,让我对于以上这些“娱乐产品”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已经在“假冒伪劣”的快乐中浪费了太多时间。
02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安心享受着这种质量不高且有副作用的“伪快乐”。
质量不高是毋庸置疑的,众多的短视频APP,各种火爆的网剧、综艺、热点,就像是泡面香肠,没有营养但是管饱;看了又好像没看一样,流失的只有时间。
不过它的副作用似乎很小,只会在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时候,才会察觉出这样生活的不妥,进而感到空虚和懊悔……然而明天还是照旧。
刚工作那会儿,我给自己定了很多计划,比如:“要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当时觉得自己需要提升学历,便想要考个在职研究生,为了方便学习,还托人用教育优惠买了ipad。
渐渐地,可能是因为工作忙碌,亦或是三分钟热度的冷却,闲下来的时间全部被“快乐”填满。
本来用作提高生产力的ipad变成了爱奇艺播放器,非但没有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反而消耗了大量完整时间,去获取那些转头就忘的碎片化信息。
直到今天,我终于练就了一种自我慰藉的本事:
我已经很累了,娱乐一下怎么了?
我想起了很久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叫《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一步步毁掉的?》
文章里提到一个“Tittytainment”战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奶头乐”。简而言之,就是大量的发泄性(色情、暴力、赌博等)和满足性(娱乐新闻、廉价品牌、低幼化游戏等)产业使我们丧失了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这篇文章成功地唤醒了我内心的恐惧,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决不能掉入“奶头乐”的陷阱中被无意识的快乐裹挟。可实际看来,不管我怎么“控制”,我总是不自觉地落入这个陷阱,在“假冒伪劣”的快乐中逐渐麻木。
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被我有意忽视的问题:为什么我明知这个陷阱存在,却还是一次一次的深陷其中呢?
03
昨晚回到家里,本想跟我爸妈聊一下单位里的“未下载抖音”事件,吐槽一下当代年轻人。
然而这个想法却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白天那种“疏离感”。
晚上八点多,我打开房门,换下鞋子。电视机正播放着《新闻联播》,我爸妈一人占住一个沙发角,斜倚在靠垫上看手机,面露笑意。
见我回来,俩人同时抬起头来,“回来啦?”
“嗯嗯,回来了。”
然后,又同时低下头玩手机。
“哎,你看看这个”。我爸说。
“嗯,哪个?”我妈专注于自己的手机屏幕,心不在焉地答道,然后准备起身凑过去。
“我给你发过去了,你看看。”我爸接着说。
没过三秒钟,俩人同时笑了起来。我妈转过手机屏幕给我看,要让我也开心一下。
我打消了吐槽的念头,孤独地走进卧室悄悄码字。
像我爸妈一样,我的潜意识里从没觉得“娱乐”会成为一个问题。所以才会一次次掉入这个陷阱当中。
对呀,坐在沙发里开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威胁呢?
不仅如此,我有时甚至更愿意融入其中。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迷手机“吃鸡”,和单位几个同事坐在车里一起开黑。
“来啊,打两把。”
“OK,上号。”
简单两句话就能切断与现实的所有联系,投入到游戏当中。
其实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游戏了,而是成了一个很实用的社交工具,可以迅速拉近彼此距离,融入某个圈子。
这是比快乐更让人稀罕的东西,存在感和满足感。
我想,当一个APP,一款游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社交语言时,思考这种行为正确与否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但是我们仍要知道:
这种“快乐”的副作用并不仅仅是深夜“网抑”那么简单。
04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仔细想想,每天抱着手机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
其实微乎其微,过后自己也觉得没劲。只是在那一段时间里,你至少不会烦恼,这就足够了。
然而,当你意识到沉浸在及时快速的快乐冲击中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带给你安心的愉悦时,你会发现这种“伪快乐”让人心里越来越没底。
罗翔说:“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大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门槛很高,需要很多的痛苦叠加,所以愿意去做的人很少而已。
谁不知道静下来读一本经典要比浏览热点资讯更有益身心,但是一本书所消耗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对耐性的考验。
但是,这至少要成为我们的一个方向,才不至于迷失在“伪快乐”之中。
我们没有必要立志明天就把什么乱七八糟的APP全部删掉,“娱乐至死”也并非“娱乐致死”。
炸鸡、烧烤、可乐、奶茶健康吗?
当然不,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对它们的钟爱, 只要适量就好了。
所以说,如何平衡生活,掌握时间,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