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柒月当铺
1.信还是不信
1
记得几年前,报纸上报出微波炉热饭会造成危害,于是报纸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开始了批判微波炉的观点,什么加热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什么加热容易引起会导致矿物质增多,维生素减少,甚至导致癌症,微波炉就好像成了千古罪人一样。那个时候我家的微波炉也闲置了一段时间,每每我用微波炉热菜的时候,总是会被父母阻止,他们相信中国的一句老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直到后来我爸爸看见了另一篇文章,说是微波炉热饭菜并没有坏处,我家的微波炉才开始重新上岗工作。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句中国的老话,在互联网时代似乎越来越被看轻,这些年层出不穷的观点还很有几次引导了社会的舆论,只要是报纸上说出来的观点,总有许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不假思索的相信,到处宣传,然后再看着这些观点一个个被推翻。
2
自从有了互联网这个行业,产品这个职位就越来越被人所看重,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产品这个大家庭,越来越多的观点涌入产品这个世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产品经理就有一万个不同观点。很多时候这些观点并没有一个是非对错,有的只是大家的承认与否认。于是很多观点主义的产品经理就出现了,拿着没有经过验证,却自认为正确的一套理论,却遇见了另一个同样的人,争论就这样展开了……更有甚者,拿着这套经不起推敲的理论大肆宣讲,最后的结果是讲的人不明白,听的人不清楚。
现在越来越多的脑力工作者,依靠自己的想法赚钱,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们是相信还是不信呢?
3
去年年中,我终于开启了我的跑步大计,开跑之前,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跑步的言论,有的说要用脚跟着地,不伤膝盖;有的说要用前脚掌着地,减震;还有的说,要用中间着地,最标准。为了判断哪个观点是正确的,我又在网上找了各种资料,我发现每一种观点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对于非专业人士的我来说,我发现他们说的似乎都挺有道理的,于是我彻底蒙圈了,我究竟该相信哪一套观点,用哪一种姿势跑步呢?
2传播,不再困难
中国人大多习惯接受各种官方的说法,尽管现在的官方已经不再官方了,但大家还是习惯性的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并且很快的传播出去,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年纪大的人,越容易接受这些消息,而越是年轻的人则越是怀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时代的变化,比起那些40,50,60后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80,90后早就知道质疑的重要性,这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环境问题。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信息获取再也不像以前只能通过电视,广播这样单一的渠道,渠道一多,信息也就会变得杂乱,年轻人自然知道需要分辨,但已经习惯接受单一信息的父辈们当然会深信不疑,甚至大肆传播。
于是很多人就被洗脑了,所谓三人成虎,在这样大规模的洗脑下,恐怕谁都会对自己产生质疑吧,更何况中国人的传统观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就相信吧,反正就是不用这个东西就好了嘛,于是,是有更多人被洗脑,传播越来越广,越来越快,甚至超出你的想象,。当然传播如此之快,如此之广,也和互联网分不开,一个朋友圈的消息,可能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
3远离洗脑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那么多信息一下子涌了进来,是一味怀疑?还是选择相信?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1.分析
要想从这纷乱的信息中不被洗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析,写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多少都带有一点私心,把观点告诉大家,然后呢?然后如果这个观点大肆流行的时候,就有的说了,“看,好几个月前我就知道了”
还有的作者其实是为了督促自己,就写了一些很容易引起争执的文章,这些文章如果只是放在自己的私有文章里倒也无可厚非,可是他却拿来发出来,然后自然就有争执了,这时候要是你搞不清作者的动机,傻乎乎的跟着他的方向走,那你可能就会陷入迷途。
这些都是作者的动机!
几天前,我在网易蜗牛阅读中看了一篇文章,说35岁的人还一事无成,那你以后就都没有希望了,虽然他的用词还算委婉,说的一些观点也不算离经叛道,但他却忽略了意见事情,就是真的有很多人都是35岁开始逆转的,于是当这篇文章发出来的时候,我发现,评论的人中,一群人都在反对他的言论,认为他夸大其词,当然,中间也不乏几个赞成他观点的人,可以想象,反对的人一定都是接近甚至已经超过35岁的人,他们举例无非是想告诉自己还有希望,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毫无疑问是一个距离35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人,他的目的无非是让自己有一些紧迫感,不要荒废了自己,至于是35岁还是45岁,这对他来说都不重要。
看吧,要是你不去分析作者的目的,岂不是就会被作者所欺骗?变得焦虑与不安?
那有人又要问了,你不是作者,怎么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颇有子非鱼,焉知鱼非乐的感觉,但是我想说的是你根本无需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这也是我要说的第2点
2.辨别
所谓辨别就是把作者的观点全部拆碎,寻找自己有用的,对于对自己无用的甚至有害的通通去除掉就好,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你根本无需知道作者的本意,只要你按照你认为的方式去理解作者的话,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至于对还是不对,时间会告诉你的。理解本来就会存在偏差,如果可以沟通,固然更好,但如果无法沟通,与其分析这样做是不是正确,还不如直接动手去做来得快。
对于辨别这一步来讲,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分辨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用,就像刚才我说的那篇文章,那些令我焦虑的事情就不再考虑,这并不是掩耳盗铃,只是在你不知道对方是否正确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去相信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徒增自己的烦恼。
3.吸收
当我们分辨出哪些是对我们有用的观点,哪些是对我们不利的观点,那接下来,就是吸收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弃之。但是在吸收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把一些负面的内容一起吸收了,这是件很令人心塞的事情,原本是想吸收一些营养,却不知不觉被洗脑了,想忘都忘不了,这该怎么办?首先,如果你觉得这很负面,那你自己首先需要想一个正面的观点去反驳他,怎么还是没用吗?那这里有一个很实用的小技巧分享给大家,一个观点,要是负面一点,一定会被很多人批判的,那么如果你能找到其他人一起来抨击这个负面观点不久好了吗?什么?你说你找不到?办法当然有,不过,那这就是另一篇文章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