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孩子的科学梦想,就让孩子这样玩吧!

  寒假临近的时候,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

    “为什么要放假?”

    “怕老师疯了。”

    “为什么要开学?”

    “怕家长疯了。”

    所以,现在我不得不万分担心地问一句,面对这个空前漫长的假期,家长朋友们,你们还好吗?

    反正我已经很不好了。

    跟同事们一聊,还真是无一幸免——孩子尚小的,嫌他的精力无处发泄,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孩子大些的,那更是说也说不得,骂也骂不得。

    但这也不能全怪孩子啊!

    我们知道,当孩子无聊的时候,通常会有很多要求,也更为吵闹。造成孩子无聊的原因有哪些呢?要么是缺乏适合孩子发育水平的活动;要么是孩子找不到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情。

    幸好,我家里有这本《365个科学创意》,能够暂时将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

    《365个科学创意》是享誉全球的英国儿童智力开发出版社Usborne出版社的最新力作,作者米娜·莱西,也是Usborne公司儿童图书与青少年图书系列的专题作者。该书在国内出版以来,得到了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学技术馆馆长齐小兵强力推荐,还得到了《小爱迪生》杂志主编胡艳、果壳网科学传播领域达人Jessie的联合推荐!

    该书内容丰富,实验材料易得,实验步骤简洁,是孩子“玩”科学的必备“工具书”。一年365天,每天一个科学小实验,天天都有新发现!通过书里各式各样的实验,不仅能让孩子玩得开心,更能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一、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

(一)丰富有趣的实验项目

    全书365个科学小实验,涵盖面超广。有物理现象,有化学反应,有生物知识,还有有音乐灵感。

    可以自制隐形墨水,可现彩虹瀑布。可以亲手烤面包,还可以隔水煮鸡蛋。可以让纸飞机飞得更高,还可以让纸毛毛虫水上漫步。

    内容丰富,花样繁多,孩子整日在家里忙得不亦乐乎。动手剪纸,折飞机,烤面包,做平衡木,做风车,自制电话,玩磁铁单日常的实验材料

    全书实验,所需用到的实验材料,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在家里很容易找到。

    例如,纸啦,水啦,树叶啦,瓶子啦,镜子啦,磁铁啦,尺子啦,牙签啦,一次性纸杯啦,皮筋啦,酵母啦,食用色素啦,水果啦,糖啦,盐啦等等。

    纸也只是些卡纸、抽纸、棉纸、纸壳、纸盒等,水嘛,也就是自来水、饮用水、糖水、盐水、柠檬水等,瓶子也只是饮料瓶、玻璃瓶等等。

    所以,在进行本书所列实验时,你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找不到材料实验无法进行的情况发生。

    孩子随意在家里一翻找、一扒拉,实验材料就齐活了。餐桌,茶几,或者地板,都可以成为他的实验台。

(三)简便易行的实验操作

    每一个实验,都超级简单,一般就两三步。并且,每一个实验步骤也都写得十分明确具体,图文并茂,只要照着做就可以了。

    所以,即便是我家七岁多的孩子,也都能够轻易地把实验进行下去,并且成功率还很高。

    自然而然地,孩子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喜悦和满足,以及较大的成就感、自豪感。不仅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还让他探究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话说回来,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有专家加持啊!编辑组特聘请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编写组成员胡海涛为本书特约顾问,保障书中知识的准确性和每个实验的可实现性。

    就是这样的严谨和认真,方能打造出这样交口称赞、长盛不衰的好书啊!

(四)浅显易懂的实验原理

    如果孩子折腾来折腾去只是止步于玩玩,可能很多家长都不会甘心。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又怎么能让孩子光知道玩呢?

    别着急,每一个实验,最后都有个小提示,即如果实验成功,结果是怎样的。这相当于是附有参考答案啊,让你明白如果操作无误会有怎样的效果。另外,还有相应实验的科学原理讲解。让孩子不仅做了,还明白其中的奥妙。玩也玩了,学也学了。一举数得。

    例如,尺子在毛衣上摩擦几分钟,靠近薄纸剪的小妖怪,小妖怪为什么被抓住了?靠近水龙头下细细的水流,水流为什么会弯曲?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的缘故啊!

    例如,一叠硬币,用力把最下面一个弹开,上面的硬币还保持不动。那是因为有惯性的存在。并且,越重的物体,惯性越大!

二、为什么要让孩子玩科学?

(一)点亮孩子的科学梦想

    提起“科学”,我们这辈人,总感觉其复杂且遥远。但实际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无处不在。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吃的面包,我们喝的果汁。我们玩的风车,我们用的电话。夏天的雷雨,冬天的霜雪。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或者是利用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原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用心观察和发现而已。

    认真回想一下,幼年时,“当科学家”不是我们每个人坚定又执着的梦想吗?只是后来,我们都成为了平凡的成年人,忘记了当初那响亮的誓言。

    但是,人类的进步史不就是一代代人的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吗?同样,我们的孩子年幼时,也会生发出“做科学家造福全人类”的伟大梦想啊!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创造出更好的条件,让孩子能够“玩中学”、“做中学”,就更容易激发出孩子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也能更长久地保护孩子的科学梦想!

(二)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所以,孩童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喜欢摆动、拼拆、移动等,这表明少儿的思维离不开动手实践。

    即便是成人,也是如此。

    一项工作,你看别人做十遍二十遍,都不如自己亲自做一遍印象深刻。

    某种流程,你背得滚瓜烂熟,都不如自己实际操作一遍乱熟于胸。

    就好比学游泳,也必得自己亲自下水泡泡,呛几口水,才知道怎么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65个科学创意》一书,让我们惊喜地发现:深奥的科学不仅看得见、摸得着,还可以在动手中切身体会其中的道理!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三)亲子游戏的好帮手

    当下社会,我们都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也非常讲究有效的亲子陪伴。

    但成人与孩子之间,始终存在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之间的巨大差异。很多家长陪孩子不到三分钟,就会深感无聊、幼稚。

    这本书,足以解决上述问题。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兴致盎然。

    如果我们学会跟孩子一起玩,不仅能够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孩子对周遭事物的探究欲望。更重要的是,当孩子学会亲自动手寻找生活中的秘密,他也就收获了看待世界的另一种视角。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就特别擅长跟孩子一起玩。他能够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此为基点,鼓励孩子,撬动孩子的学习热情,最终让孩子取得巨大进步。

    这个电影最触动我的是,马飞被困在洪水中,在父亲的鼓励下,他能够积极开动脑筋,用门板作筏,摆脱了困境。

    所以,如果我们都能鼓励孩子动手,激发并保护好他的学习兴趣,何愁孩子未来的人生呢?

    清华大学刘梦菲教授说:“未来,游戏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游戏会成为经济、社会、制度重构的一种基本机制。教育会游戏化,这不是什么黑暗的前途,用得好,它将是人来重返自己精神家园的途径。”

    《365个科学创意》,无疑是很好地契合了教育游戏化的前卫理念。每天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无疑会点燃孩子们的创意灵感,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最终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完)

    已经看到这里了,请点击一下右下角的“在看”吧!

    如果感觉还不错,记得转发给朋友们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