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人,是谁将相思刻进了骨?从前世带来,今生未了却,来生再续前缘。或许,他们在千百年前就种下了爱的果子,名字就出现在三生石上;这一世,不过是远行的人回家而已。只是短短的时光,怎够相守?失去的终归留不住,也许是他们爱的不够深,可真情毕竟付出过。爱过,才知如何再去爱,失去才知情可贵。
多情如他,痴情如他。后来的那段情,被他念了一生一世。真所谓:“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他不过是等到了那个远行归家的人,他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容若。
琵琶仙
纳兰性德
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争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止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这首词描写了中秋月下的景色:岁岁年年,问那天上的月亮在为谁圆缺?秋风吹桂花飘香时,月色更加清静如雪。花好月圆的美景,在满怀愁绪的作者看来,只能倍感呜咽。一颗孤独的心,该如何面对那旧时明月?曾经我们在花丛中嬉戏,惹得梧桐叶纷纷飘落。如今我胸中百感交集,任凭那幽咽的笛声唤起旧梦,直到天亮。
纳兰所思念的,或许是那青梅竹马的恋人。那时他们正是不懂得害羞的年龄,跑来跑去捉迷藏。真是不会再重来的的美好时光,那些欢乐的日子并不短暂。手中的小团扇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夏日,夜晚扑流萤。那时,我们天真烂漫,亲密无间。
回忆再美,也只是一片虚幻。作者希望自己沉浸在回忆中永远不要醒,只是这现实吗?他和初恋有一个美好的开始,但并没有继续下去。所以美好的秋夜在作者眼中,便是一片凄凉之景。
月出碧海,美不胜收,却美的冷入骨髓。秋风吹桂花落,清冷的月光下,桂花竟然映现了白雪般冷艳的气质,让夜色更加的凄清。圆月、中秋、孤独的心,词人用一支玉笛吹出哀伤的曲子,表达内心的抑郁与伤怀。
因为思念,月亮被注入了人类浓郁的情感,月亮弯时,思念也弯;月亮圆时,思念更圆;无论月亮是弯是圆,思念都是一首孤独而美丽的歌,总能在合适的时间,飘进你的心田。
尤怕独自望月,太圆太冷,每望见它,总能想起或在或不在的亲人,倍感凄凉伤心。对于远方的亲人,唯寄此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亮,渲染了谁的诗;月亮,你发现了谁的眼泪;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如月的情感,怎换你情深似海?江山易变,思念难移,尤其是血脉相连的人。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望月怀人之作,堪称中秋词之绝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高度评赞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中秋夜,远在密州的词人把酒赏月,词人想象出一种皓月当龙、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抒发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在月亮的阴晴圆缺中,渗进了浓厚的哲学意味。
上篇把酒望月,开篇花用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点名饮酒赏月。面对浩瀚的宇宙,作者继续发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自己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几句写出了词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矛盾心里。幻想中的仙境引发词人出世的想法,但经过再三考虑,作者还是留恋人间的温暖。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间自有欢乐在,人间也能舞出不一样的的境界。这句写出了词人月下起舞的飘逸之姿,反映出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下篇对月怀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写离人;中秋佳节,不能与亲人团圆的人有多少呢?“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看似以埋怨的语气发问,却衬托出此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以及对里人们的深深同情。
在情与理的矛盾冲突中,词人最终还是清醒地把握住了现实,道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的离愁在这一刻得到了纾解,卸下了心事的他向人间发出了最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然人间的离别在所难免,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通过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连在一起。
这首词既有理,又有情,在与月亮的对话中探讨着人生意义,耐人寻味。
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错过了流星,还有荷塘;错过了七夕的浪漫,还有中秋的团圆。人生不一定圆满,与君举杯邀月便无憾!
一岁一中秋,岁岁有中秋,愿世界月圆人也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