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林小语
王诗龄的微博视频:解析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法,引来的热议都是:李湘女儿王诗龄都这么拼!原因是小朋友全程英语说得流畅自如,惊呆了我们的耳朵。
话说王诗龄就读的是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 ,据网上资料显示,这所学校学费:学龄前66,200-168,000 元;1-12年级168,000-219,200元。这么富贵的学费,按部就班地学习,英语流利程度应该不在话下,这不是孩子拼,不过是父母财富堆积下孩子自然而然地取得,父母厚实的经济实力为孩子攒足的是精致的本钱。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乘直升机直达的,有自驾游的,有通过飞机转乘的,也有徒步风餐露宿的,各种经历各种活法,有钱的拼钱,没钱的也在拼,拼的是体力和命运。只是大家看钱说话,你钱投的多,就是想像中的拼了。
这就是现在的教育,各种成功的叫嚣,往往包装的是父母的财富和面子。家长竭尽了全力给孩子提供贵的教育,认为披上了富裕的外衣,就能成全孩子的飞龙华凤。于是想尽办法让孩子上名校,或上价格不菲的民办学校及国际学校,或掏光家底出国深造。
“贵的总归是好的,一分价钱一分货”,可是教育不是买卖,持有太多交易心,教育的魂教育的神还存有多少?林林总总的教育培训都闪着财富的光环,贴着功利的标签,教育不再一视同仁,更无言传身教。这种观念教育出的孩子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无法应付迎面而来的风雨飘摇;是水缸里的鱼,如何承受接踵而至的风浪推涌?想着不呛水,就能如鱼得水,激流中勇进?不过一厢情愿的侥幸。
破茧成蝶的过程中,成虫羽化之初,蛹壳破裂,头部附肢及前中后足先后伸拽而出,是要经历百般挣扎疼痛和小心翼翼,才能脱壳伸展振翅蝶舞。我们若好心地帮它们破茧伸足,只会害它们危在旦夕。
朋友在做“青少年圆梦助学”活动,代表单位对一些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家庭送去慰问金,听家长谈起各自辛苦酸楚的经历时,朋友心疼不已:“你们这么艰难,孩子知道吗?”他们都带着愧疚之色摇头说:“不想让孩子知道。”这些家庭都支离破碎,夫妻或离或病或亡,一个人靠着不稳定的收入撑起孩子高昂的学费,他们觉得亏欠了孩子,没有为孩子提供一个优渥的生活条件。可是这些孩子都已18岁正成年,如果生活里有浪打来,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自己并肩迎战呢,生活总有风浪袭来,提前让孩子与父母一起承受,总好过以后的单打独斗吧。
又想起了那个机场刺母的青年,因为母亲没有及时汇钱给国外的他而恼怒,当受审询问家庭条件时,青年脱口而出:“还不错。”却不知他母亲已经借债无数心力憔悴了。青年的不知,让母亲的负担雪上加霜。原来现代教育包裹了太多财富功利,拆开来只剩无情的残忍。
家庭的小船,挂着“富养”的帆,孩子能轻松划着父母递来富裕体面的桨,高唱岁月静好,如何能承担父母贫穷寒酸的划桨,挑战乘风破浪?
《我是演说家》董仲蠡说:“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而今教育成了知识灌输器,靠了金钱的筹码,不停地吆喝。大家朝了钱去追逐,哪有精力去认知自我 ,去感受生活的苦乐,去承担大风大浪呢?更别提什么修心修为了。
真正的教育是要让孩子学会了解自己,感受生活,更好地认知自我,可以鲜花烂漫闲庭阔步也可以落叶纷飞风雨兼程。
可是想想好难,都是有钱的孩子,在招摇体面,媒体还不停地呐喊助威。那些没钱的父母,只能咬紧牙关,吃力讨好,想换来孩子的衣食无忧。
如此辛苦,还心疼孩子有承担携手并进的痛苦。
费尔明娜说:“人不是打娘胎里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们脱胎换骨。”生活不是永远都风平浪静,岁月静好,红毯优雅。而教育不能隔离了生活,没有生活承担的教育势必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