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军旅路
滁州东营房、牛头山、广卫小庙、曲亭、山头耿这些地名,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难以忘怀。因为那是我在部队时曾经驻扎过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与我的战友们共同生活、共同训练,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些地方如今怎样了?我所惦记着的那些老乡现在还好吗?这一情结在不断的催促着我,重返故地,去走走看看。
4月19号我与汉康战友驱车来到了珠龙镇。扑入眼帘的一切,让我哑然。这是珠龙吗?莫非是我们走错了地方?但镇政府的牌子明确的告诉我们,这就是珠龙。低矮破旧的草房没有了,衣衫褴褛的老乡没有了,步履悠闲、满街晃荡的毛猪没有了......。有的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漂亮的瓦房,宽阔的道路,还有那味道不错的饭店......。想来也是,40多年了,又正好赶上了这改革开放的时代,变化大是正常的。如果还是与我记忆中的一样,那就不对了。毕竞这年代哪里都在变,而且是天翻地复的那种变。
汉康战友神通广大,与拉练时曾经住扎过的老乡家的小姑娘王志慧一直保持着联系。不过当年的小姑娘如今己成长成了陈王村的妇女主任。王主任十分热情好客,招待了我们午餐,给我们点了许多的美味。其中的豆腐圆子、炒土鸡这二道菜极大的满足了我的味蕾。豆腐圆子是当地的名菜,以豆腐与肉末为主料,配以菜苗制作而成。此菜鲜嫩滑口,十分美味。炒土鸡就不必多说了,那是一道人见人爱的菜肴。
吃完中饭王主任便带我们去了牛头山。我觉得此次旧地重游,最恰合记忆的便是牛头山了。一句话,就是"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
远去延绵起伏的山便是牛头山,牛头山几乎沒有变化。就那么静静的,一动不动地呆在那里。似乎在深情地盼望着,盼望你我这些曾经在她的怀抱中生活、训练过的战士早日归来。
不过珠龙到陈王村的路都己硬化,是水泥路。但过了陈王村接近牛头山的路,还是那么的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车子走在这样的路上,摇摇晃晃,车子后面尘土飞扬。只是那些蒿草似乎没有原来的那么高了。站在这里,心中很是激动。当年训练实弹射击、炮火连天,野营露宿、夜观星星等情境立即便在眼前浮现了出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老头也立即便年轻了起来。
离开牛头山,我们与王主任道别了,二人赶往下一站广卫小庙。到了广卫村我便放慢了车速,沿途极力的搜寻着记忆中的当年部队驻地。过广卫村100米、500米、1000米,无论我们如何的细致寻找,记忆中的驻地毫无踪迹。我们便找老乡打听。老乡告诉我们,当年部队驻地在广卫道班的边上。到了老乡指点的位置,我呆呆的站了许久。极力地将记忆中的营地与眼前的地形场景进行印证,却怎么都不能认同那就是当年的驻地。否认后,我们又继续往前找,都快到大柳了,再往前不可能了。我们又调头往回找,又找回到了广卫村。如此努力的找了一个来回,还是找不到。心中便有了放弃的念头,但却又总是心有不甘,于是调转车头再找。我们又找了一位老乡打听,老乡十分热心。他告诉我们,当年的部队驻地如今除了还有一个水井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了。並说我们如要看他带我们去。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当年的驻地。正如老乡所说,什么都没有了。人说是“残垣断壁”,可眼前的场景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残垣也没有断壁。岁月是如此的无情,竞将我们的营地宿舍抹的如此的彻底,不留丁点。只见连片的野草,野草地的东边是一片白桦林,与我的记忆是格格不入。如没有老乡的指点,那里还能找到。惟一还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的便是那口水井了。
这就是我们当年的饮用水源。我感叹,感叹岁月的无情。我欣慰,欣慰老乡的热情。
回到滁州,最让我惦记的还是东营房。说来也巧,团指挥连19号也在滁州聚会。他们的日程安排是20号进营房,我们便联系他们,搭了便车,进入了东营房。营房是军事重地,轻易是不能进的。营房在我的记忆中是深刻的:那一排排的营房宿舍、宿舍前面的蓝球场、蓝球场边上的厕所,还有那小买部,高高的白杨树。营房的北边有门,平常训练就经常出入这个门,然后还有团礼堂。
进入营房我们先是来到了原营房的大门。据说这个大门是少有还保留着当年的面貌的地方。
这是现在营房大门。
上面这三张相片是四十年前的大门。
据说“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上面的五角星以及“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等都是当年的状况。
这是当年通往滁州的大路。
然后我们乘车来到了营房的北边,也就是我们团的驻地。下车后,带队的俞启洪战友说:这就是当年我团的驻地了。首先看到的是一门榴炮。
这榴炮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但我更想看到的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宿舍房。不过营房里原来的房子基本都拆掉了。早前便听战友说,我团的驻地就剩一个礼堂,其它的房子全拆掉重建了。但我们还是在努力的寻找着,希望能找到那怕是一丁点,能唤醒我们记忆的东西。找着找着,我们还真找到了一个厕所,厕所边上也是一个蓝球场。有战友说这应该就是当年的那个厕所,这蓝球场也就是当年球场的位置,那么球场北边也就是我们宿舍的位置了,但马上就又给否认了。
找了很久,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原来的宿舍位置。后来张立云告诉我们说那个榴炮位置的西面就是我们宿舍的地址(不知立云战友是如何知晓的)。现在也是宿舍,但是是把我们曾住过的平房拆掉后建的。现在不是平房,而是成了楼房。
上面这张相片是我们原来宿舍样子。
这是現在宿舍。
这就是我们榴炮营营部宿舍的位置。
虽然进营房前就知道团礼堂还在,但找了很久还是没能轻易找到。后经俞启洪指点我们才找到了这个礼堂。
看到这张相片你能认得,这就是我们的团礼堂吗?
寻踪访迹慰心愿,
岁月无情人温暖。
野草丛中藏足迹,
白桦林边忆昨天。
榴炮礼堂倍亲切,
军营处处是新颜。
四十余载弹指过,
虽老梦中皆华年。
201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