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春节过去了。
春节过去就过去吧,然情人节又不期而至。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感觉情人节是不期而至,反而是是期待已久。
情人节,是个扎堆儿表白的日子,赞美自然就不可或缺了。
赞美这东西就像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人人都心存渴望,但人人都感觉短缺。所以你就会时不时看到实在耐不住寂寞的人,自己跳出来亲自赞美自己。
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好像叫《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对赞美的论述,精辟到无以复加。书中说,最会表达喜欢跟赞美的是“狗”。对,我没写错,就是那种动物,它表达赞美的方式是:
调用全身的肌肉跟表情、动作,仿佛要从皮里跳出来一样。
这个比喻实在惊艳,仿佛要从皮里跳出来。你完全可以想象出狗的那种表达方式。
狗没有学过心理学,但是它知道,如果它使出浑身解数来表示对你的喜欢,你就会喜欢它。
因为赞美往往被错误地当成是奢侈品,所以,我们在渴望得到赞美的同时,也非常吝啬于赞美别人。这大概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自己就得不到太多的赞美,属于严重短缺,哪来多余的赞美去白白送给别人呢?
赞美跟批评是一对亲戚,虽然人们往往吝啬于赞美,但是,批评倒是大把大把的往外送,毫不吝啬。仿佛批评送出去越多,自己就越正确似的。更有甚者,在送出去批评的同时,顺便再把自己狠狠地夸一顿,以解赞美短缺之苦。
这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无耻方式,听上去好像很不要脸,但是我们却自觉不自觉地在身体力行着。
我自己最近就干了一次这种无耻的事。
前两天参加了一个社群的线下聚会,我到得早,恰逢另外一个女孩也到了,然后她很热情地要拍一下现场的照片传给其他没到的人。我看了一下她的照片,好为人师的臭毛病忍不住就涌上心头:“你这拍照片的技术需要提高啊。这个水平线不直,你看我拍的这个,巴拉巴拉,如何如何。”
回忆一下,这不就是典型的贬低别人,顺便又狠狠夸自己一下了么?而且还振振有词,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当然,当时的语气,用词等等,都不能算太臭不要脸,也不是有意要贬低人家。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就算你拍照比别人好,就算你想告诉对方如何拍照更好,明明有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想跟对方探讨学习共同进步的姿态,来研究拍照技术,最后妙手偶得好照片,岂不皆大欢喜么?
我觉得人家女孩算很有涵养了,没好意思跟你急眼,自己也得反省一下自己的表达方式。
这就像练习冥想一样,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呼吸,总难免不小心走神了。就像俗话说的,再狡猾的狐狸,也会在高兴得意的时候,不小心露出狐狸尾巴来。
其实,跟男人相比,女人天生都是艺术家。很多女孩,即使没有专业的摄影培训,但是拍出照片都非常带感,让你不得不佩服,我上面说的这位女孩,其实照片拍的很棒,完全是天生的有艺术范儿的那种。
我还见过没看几本摄影的书,就敢给别人开班上摄影课的女孩,当然,人家教得也是有声有色,拍的照片也叫一个好。所以,我不得不佩服女人的天生艺术家的基因。
我猜,女人之所以有天生艺术家的基因,跟她们强大的感性思维有关系。我老婆也没上过色彩课,更没学过专门的服装搭配技术,但是,衣服搭配起来,仿佛有如神助,无师自通。尽管她只是例行公事问我搭配是否和谐,我心里明镜,她这哪是跟我请教,分明是在索要赞美,我也就乐得顺水推舟,把不花费精力气力甚至都不怎么浪费唾沫的夸奖,送出去一箩筐。
冯小刚在他的《我把青春给了你》一书中,专门阐述了一下关于赞美的话题,非常深刻。他写道:
“那一段时间我们经常结伴外出赴宴,席间欢声笑语,逮谁夸谁见谁夸谁,男不分贵贱女不分老幼,一路过关斩将无一幸免。”
“一开始还磕磕绊绊词不达意,说了一堆的废话也不能击中要害,令吹捧对象心生疑窦。经过反复实践,失败了也不气馁,根据不同对象审时度势,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认为,赞美,就要不遗余力,有如搔痒一般,不可搔到了痒处,却不给人家解痒,更不可以“隔靴搔痒”。要夸,就夸他个翻天覆地慨而康,夸到瘙痒尽除,心中无憾。
情人节到了,大家都拿起自己硕大的赞美的痒痒挠,从语言上,行动上,给你的爱人来一个一挠解千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