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含义是开始降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元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雨仿佛世间的精灵,随风潜入人间,使枯木逢春,让种子发芽。雨水节气标示着雨量渐增,对农家而言,一场适时而来的雨,是一季农事的开端,是一年耕耘的开端,
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一候水獭祭鱼。“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元稹的《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是一首讲述节气的诗。“祭鱼盈浦屿”,是说初春江海中的水獭开始捕捉可口的小鱼并一条条收藏起来,为繁殖后代储存食物。獭祭鱼,进入是雨水节气,河流解冻,鱼类鲜美,水獭们也进入繁殖期。
二候鸿雁来。大雁渐渐从南方飞回北方,昭示着寒气渐散、气温回暖,也为人们带来春的讯息。春来雁归,雏鸟欢叫,这是生命和自然的约定。
三候草木萌动。山间田野的草木都开始萌芽了。细雨的初春,不经意间,广袤大地生了绿意,桃红柳绿,姹紫嫣然。“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雨水节气,在一千多年的诗人眼中,却是春最好的所在。韩愈这首《早春》让人第一时间想到,在细腻如酥的雨水滋润下,小草冒出绒绒的新芽,遥遥看去有一点新绿,走近一看却近乎无,早春之清新,尽皆描绘而出。
雨水,宜读诗。你看春雨,朦胧如诗。走在春天里,有雨丝为伴,有雨声为歌,不觉寂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小雨细柔如丝,缠绵啡侧。伴随春风,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住在小楼里,听了一夜的春雨,渐渐沥沥,清晨醒来,依稀听得巷子深处有人在卖杏花。
张志和在《渔歌子》写到“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从容飘逸,怡然自得,一幅喜爱烟雨的春天图画。
“满径落花风阵阵,一犁新雨水田田。”明朝陆深的《次韵杨伯立春兴》描写的是雨水节气的山村,在山区到处都是春意,一阵阵吹动落花,最美的是,在山中花树的空隙里,可以看到山下春雨之后的水田,这是农家春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