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后面是一座像金榜一样的山,我们叫榜山,前面是一千多亩的良田,再遥望远处的天际,是一脉青黛的山,远远看去,像极了一本打开的书。远山如眉的感觉,我是少年时候就感觉到了。
老一辈人说,我们村里,后靠榜山,面向书山,读书人还是有的。村里也是一个小江山,江山代有人才出,只是不知道哪个是个读书人,只有长大了,才知道。
少年的我,也是个贪玩的主,跟许多年龄相仿的牧童一道,总爱把家里的黄牛,赶到榜山的山腰上,然后任其沿山而上、逐草而食。快到正午的时候,牛到山顶平整的地方了,我们一群小牧童也摘着山上的野果,上到山顶的平地了。这个时候,故乡所在的那条垌,就被我们俯瞰得清清楚楚,哪里有个村子,哪里有条河流,哪里有些形状各异的石山,都在视野里了。很多目之所及的村子我没去过,视野中的山也没攀登过。那时候我好想长大啊,长大了,我就可以去那些陌生的村子,去登那些看了无数遍却始终无缘攀爬的山岭。
每天这样遥想的时候,从珊瑚矿开往八步的客车就从我村子前驶过了,黄土路上扬起的尘土,在追着车子的屁股跑。这是一辆把人的思绪带向远方的车子。每天我一看到它,我的心就会飞驰万里之外。在一个少年的认知里,见到的唯一能将人带向远方,带向山外的,就是这辆客车。少年的我,真的好羡慕那些坐过这趟车的人,他们走州过县的,一定见识过不少世面,不像我,连走村串镇的机会都是那么少,少到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跟着长辈们去走走亲戚。
山外的世界是怎样的?它们总是藏匿在山的那边,像明天一样,让人充满期待,牵引着人的神经。
直到我长到十七岁,第一次坐上从村前驶过的那辆客车,去更南方的一座水边城市读书。沿途中,我看到了更多的山外之山,人外之人。我才知道,山那边的世界确实是精彩纷呈的,精彩在它的未知,精彩在它的柳暗花明,精彩在它能无限拓展人的视野。我恨不得自己是一只大鹏,飞过一座座山,去看山的那一边,意识里,总是感觉山的那边,一定有更精彩的存在。
也就是这样的牵引,我参加工作后,有了闲暇,总爱旅行。旅行又不太讲究远近,而在于探究个稀奇和未知。就好比今天的事情,今天已经知道了,没有好奇心了,就总是期待明天,想了解明天。等真正身境其境,驱车到了山的那边,也许风景也是那么普通,但是心里已然知足。
即使到了人到中年的今日,每当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每当看到如眉的远山横亘在眼前,依然还是有一种冲动,想去到山的那边,看看那边的风景。这样的情感,从古至今,相信很多人都有,我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
人也许就是在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活动半径,以追求一个活着的满足罢。我就是这样,喜欢看山的这边,更喜欢看山的那边,因为那边,是明天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