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不想好好地活?
今天隔壁的大妈去吃酒席了,母亲说是某位认识的远房亲戚去世了。
她说已经去世很多天了,今天才出殡。
“怎么回事?”我问母亲道。
“跳江自杀的,还是跑到武汉自杀的。”母亲说。
“是武汉长江大桥吗?为什么要跳江自杀?”我好奇地问道。
“是因为类风湿引起身体疼痛的缘故。”母亲说。
“才六十多岁而且也不是什么大病啊,为什么就选择自杀呢?”我有些不解与唏嘘地说道。
母亲说可能是怕子女用钱,于是就跑到武汉自杀。结果现在用了更多的钱,反而遭到别人的埋怨。毕竟现在打捞尸体、托运遗体,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昨天傍晚婆婆告诉我附近有位老人跑到郊外,死了很久才被发现。等子女找到的时候尸体已经腐烂,这两天出殡。
其实这样的事情也有在我们村里发生过,多年前本家的一位老人去世多日才被发现。起因是跟儿子发生口角后,就跑到山上喝药自杀。
想到这里,不禁让我感到有些难过:那就是在农村,很多人老了就觉得自己没有用了。他(她)们当中的很多人很固执,也小心翼翼地跟子女相处着。有时一旦爆发矛盾,就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村里之前还有一位老人,相对村里的很多人来说算是高寿吧。她儿子几年都没有回来,她在儿子过完春节准备离开的前一晚选择喝药自杀。可能觉得自己活够了,这样以后就不用拖累后人。
曾经在小红书上看到某个短视频博主,他采访一些农村高龄老人的视频。很多老人都说活着没有意思,有的甚至认为是自己的高龄挡了后人的运势。
在离开的时候,那位博主都会对那些老人说:“好好活。”
但让老人好好活的背后,有时却是无尽的孤独与苦涩。他们没有很好的医疗与养老保险,更多的是疾病缠身。
昨天发现母亲生病了,今天一直咳嗽不停。她说前几天还严重,我劝她继续打针、吃药。她跟父亲一样总是舍不得花钱,不舒服就硬抗。我问及交的农村医保情况,她说买药没有不优惠、打针仅仅便宜十块钱而已。
昨晚跟小侄女聊天儿,她的话也让我若有所思。
“村里现在都没有什么人了。”她说。
“对,大都是老人跟小孩儿。”我说。
“老人都比小孩儿多。”她说。
这次回到湖北广水的老家,发现家里多了很多养老院。条件是参差不齐,现在到处都是老龄化严重。
我的父母都六十多岁了,突然觉得他们这些年都老的很快。但他们仍旧闲不住,每天依旧很忙。忙着接送侄子、侄女上、下学,以及补课、学舞蹈。家里还种了很多庄稼,父亲也偶尔外出做各种零活来补贴家用。
有时候我回来给他们点儿钱,但父母大多不要。他们总说自己现在还可以动,等以后老了、不能动了再说。他们一辈子都省吃俭用,每次我听到这里时心里就感觉特别难过。
有时候看到外面的老人出去旅游、在公园唱歌和跳舞,我都会想起在农村的父母和其他的老人们。如果他们也有这样享受生活的机会,那该多好啊!但现实是他们没有公园、老年大学,只有干不完的农活与家务。
他(她)们都是干到不能动,甚至是干到死为止。很多老人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也会遭到晚辈的嫌弃。
很多农村老人在田地里佝偻着背干活、在空荡的老屋里对着电视发呆,甚至是采用极端方式来结束生命。
这种撕裂的生命图景,折射出中国农村老龄化进程中触目惊心的生存困境。他们不是不想好好活,而是在多重的生存压力下逐渐丧失了“好好活”的底气与支撑。
很多农村的老人一旦步入暮年,就会感觉是在“等死”。有时候就是活一个精气神,如果没有盼头就会没有精神。
年初的时候我关注了“名模坤”这个博主,他回到村里后通过拍短视频成为“网红”。他带着老人们拍各种搞笑、有趣的短视频,也帮助乡亲们卖货。在他的带动下,老人的脸上都浮现出灿烂的笑容。曾经他在外面工作不顺,现在回村却成为老人心目中的“能人”。
唯有让农村的老人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才能让夕阳真正焕发出温暖的光辉。